东莱吕氏是宋代的望族,虽然不在胶东居住,但祖籍意识很强

莱州市,旧称掖县,很早就是胶东半岛的区域中心之一,汉代为东莱郡治所,明清为莱州府驻地,底蕴相当深厚。


这种深厚的底蕴,不仅体现在过去的级别上,相对发达的文化,也是一大特征。

东莱吕氏是宋代的望族,虽然不在胶东居住,但祖籍意识很强

(莱州的宣传语)

在古代,胶东半岛地处海隅,科举文化不如中原、江南兴盛,考取的文状元数量很少,满打满算,只有三个人,并且都在宋代。他们分别是宋代的吕蒙正、蔡齐和王俊民。其中,除了蔡齐是胶水县(平度)人之外,吕蒙正和王俊民都与掖县有些渊源。如今莱州市的文史资料,也都秉持两位文状元的说法。
不过,严格说起来,这两位“掖县状元”,身份多少都有“瑕疵”。王俊民的籍贯是掖县罗峰镇,按照现在的区划,算是招远人;而吕蒙正在《宋史》中记载为“河南人”(洛阳),虽然他的祖父吕梦奇原籍掖县,但他本人主要的成长经历是在河南。掖县视之为“掖县状元”,洛阳也视之为“洛阳骄傲”。
吕蒙正所在的家族,在历史上被称作“东莱吕氏”,是宋代科甲连绵的望族。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家族虽然长期不在胶东半岛居住,但祖籍意识却相当强,数百年间,一直以“东莱”为号。
“东莱吕氏”占籍他乡,却不改祖籍之号。这一现象,在古代就引起人们关注。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就说:“宋人罢官者多居近畿,不归其乡,死即葬焉,子孙亦遂占籍。如钜野晁氏、东莱吕氏、华阳范氏、梓州苏氏,代居京师。”现代学者对这一家族的传承也多有研究,《宋代吕氏家族研究》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东莱吕氏是宋代的望族,虽然不在胶东居住,但祖籍意识很强

(莱州军寨址村)

根据史料记载,东莱吕氏发迹于五代时期的吕梦奇(莱州史料称其居住地为现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的军寨址村)。吕梦奇在后唐时期,曾担任幽州节度判官、户部侍郎等职务。他的两个儿子,叫做吕龟图和吕龟祥。吕蒙正是吕龟图之子,而吕龟祥一系后来的代表人物就是吕夷简(吕蒙正的侄辈)、吕公著。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皆为朝廷重臣,东莱吕氏的名声,就此奠定。

东莱吕氏是宋代的望族,虽然不在胶东居住,但祖籍意识很强

有趣的是,吕龟图一系占籍洛阳,而吕龟祥一系占籍寿州(《宋史•吕夷简传》:“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祖龟祥知寿州,子孙遂为寿州人。”),但两支人都称“东莱吕氏”。
靖康之变后,吕氏南迁到浙江定居,仍以“东莱吕氏”为号。南宋时期的吕祖谦,钻研理学,世称“东莱先生”,他的著作也取名为《东莱集》。在他之前,同为吕氏族人的吕本中,也有“东莱先生”之称。吕本中曾编纂了《东莱吕氏家范》,被称作古代家规的模范。
吕氏家族对“祖籍地”(或称郡望)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内部族谱族训上,还体现在朝廷对其的封号上。

东莱吕氏是宋代的望族,虽然不在胶东居住,但祖籍意识很强

查询《宋史》,东莱吕氏至少有两人的封号爵位冠以“莱”或者“东莱”。例如,宋真宗年间,以吕蒙正为太子太师、莱国公。

而到了宋高宗年间,吕夷简的曾孙吕好问因为拥戴有功,又被封为“东莱郡侯”。当时金军南下,宋室偏于江浙,所谓“东莱郡侯”,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称号,但也能看出朝廷对吕氏郡望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