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打比方的一个倾向——三句话不离本行

由女性联想到美好事物,由美好事物联想到女性,这是文人创作中极寻常的思维模式。把美女比作鲜花或许是历史最悠久的比喻了,千百年来,人们不以“第三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才”为耻,无数次的使用着这一经典的比喻,并且百用不厌,花样迭出。

作家打比方的一个倾向——三句话不离本行

反过来,以美女喻美好事物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比如春天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对应着不同的女性,辛弃疾认为“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叫花瘦”。朱自清将这一比喻略作修改,说“春天象小姑娘,笑着,走着”。俄库普林则把春天比作一个已婚的女人,并且“满怀着希望,再生一个胖娃娃——给大地披上新装”。高尔基说“春天就是圣母,滋润大地的一切”。

作家打比方的一个倾向——三句话不离本行

还是朱自清,他的《荷塘月色》两千余字的文章,拿女性身体作比喻竟有四五处之多,这反应了朱夫子对女性肉体的偏爱。喜欢拿男女身体的敏感部位来打比方,这在作家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凡事得有个度,如果说刘恒的“那人愤怒得脖子青筋暴露,象勃起的阳具”还能叫人忍受的话,那么莫言的“她那红艳的小嘴,象一口美丽的肛门”只能叫人恶心。

作家打比方的一个倾向——三句话不离本行

一些以幽默著称的文学大师在进行说理时,莫不习惯于拿饮食男女开涮——这是他们幽默的一个绝招。再深刻的道理,似乎只要拿男女之事作个比方,就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了。

作家打比方的一个倾向——三句话不离本行

在钱钟书的眼里,就有很多事和结婚差不多,比如,当系主任和结婚一样,“先进门三日就是大”。吃饭有时也很象结婚,其实主要是吃菜,但顶着吃饭的名,正如娶阔佬的小姐,其实是为了人家的钱财,同属于主权旁落的例子。

作家打比方的一个倾向——三句话不离本行

钱先生还爱拿太监开玩笑,他认为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好比皇帝时代看守宫女的太监,有机会却没能力。还有一次,他从国外给朋友带回一只烟斗,由于他本人是不抽烟的,故他称此事好比是“太监给皇帝选妃子”。

作家打比方的一个倾向——三句话不离本行

梁实秋在台大讲作文之法时说什么文章要象少女的短裙,越短越好。梁说这番话时已经七十多岁了,真是老不正经。苏轼曾经以女喻茶,林语堂将这一比喻大大地丰富化,把茶的一、二、三泡分喻为幼女、少女和少妇,并细述其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