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宇宙是人類最根本的存在,人類的生命家園。尋覓宇宙形式、發現宇宙形式,是人類的執著追求。關於宇宙,《文子·自然》解釋:“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人類從多個方面開啟對宇宙形式的探索:一是科學,二是哲學,三是文學藝術。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代的量子理論等。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凡物皆數”,“數”構成“宇宙的秩序”。阿恩海姆認為:宇宙是“力的結構”、“力”是宇宙的本質。在中國,古人認為“宇宙”的本質是虛無。虛無是宇宙萬象之源泉,萬物之歸宿。又認為“氣是宇宙的基本元素,天人同構,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都是由一種流蕩不息的東西”氣凝聚化合而成。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易傳》提出陰陽學說,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由“道”演變而來,道是萬物存在以及運行的根本。上述理論或學說,都旨在闡明宇宙的存在狀態和規律,表達了宇宙的部分真諦,可認為是“宇宙的形式”。文學與詩,同樣在探索宇宙,表達宇宙形式。這裡有一個內容驚人相似的例子:《周易》八卦中的八種卦形,即乾、坤、巽、震、艮、兌、坎、離,分別代表天、地、風、雷、山、澤、水、火這八個卦象,居然與古詩《上邪》中的意象基本重合,全被表現出來: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如果八卦是對宇宙存在的一種揭示,那麼這首《上邪》不也是對宇宙形式的展示嗎?不同的是,它更形象,更靈動,更具有美感,更能直擊人類的心靈。人類所有的思維都是通向對宇宙形式的發現和把握。不過,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對於宇宙形式的表達,大都表現為公式、定律、原理等。詩的宇宙形式,則通過美的意象來呈現。詩與科學探索宇宙形式殊途而同歸。且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又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前”與“後”既指空間,又指時間;“天”“地”既指空間,也指時間。天地六合,上下茫茫,登上高臺,與天、地更接近,更能在大地之上反觀自身,於是更凸顯了人的孤獨處境。在時空的無限中,詩人是那麼的透徹、絕望,詩人的愴然,不純粹是個人的,已上升為對人類根本處境的感悟,是哲學對人的生存本質的表達。《登幽州臺歌》的獨特意義在於,在無限的廣度、高度,和無可把握的茫茫宇宙時空的永恆綿延之中,提供了一個

“支點”,支撐起彌滿天地、永難掙脫的人類作為個體存在的生命獨感和愴然宿命這就是此詩的宇宙形式、生命形式。再看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詩中這些意象有著自在與他在的依存關係。第一句,“人閒”

指日落而息,人因了閒、靜,才能感知花的開落。人靜花動,人與花互為存在。第二句,“靜”“空”是互文關係,夜是靜、空的,山也是靜、空的。以上兩句,可視為“月出”之前的鋪墊,突出“閒”“靜”“空”的自在狀態。第三句,月光驚醒了山鳥,借鳥的驚飛來表達月色的皎潔,驚奇於月的明麗。這個“驚”字,含有驚動、驚訝,甚至驚喜之意。第四句,“春澗”是鳥的駐足處;澗水有聲,隱指鳥聲如澗聲一樣美妙。這個世界物物互動,充滿生機,是宇宙生命力的表現。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其次,從物象的空間關係看,這個由月樹、山、澗構成的空間,具有開放性、延伸性。月、夜、流水、聲響,都是無限的;這個空間,又因為“月”的存在,而顯示了大宇宙的背景,是宇宙大系統中的一部分,是小系統呼應了大系統。宇宙的存在是生命化的存在,宇宙的運動是靜默中的運動。這體現了宇宙精神。全詩具有十分豐富的層次,展示了空與實的關係、動與靜的關係、明與暗的關係、聲與色交錯的關係,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鳥的關係、物與物的關係等,還原了一個原生態的生命小系統,展示了生命有機存在與運動的宇宙圖景。再看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這裡的生命形式又是什麼?詩的首句就展示了嚴酷的生命環境:“月落”是無邊黑暗,黑夜本身就給人帶來迷失感與恐懼感。“烏啼”,是因為無處可以棲息,深夜尚且不能安定,這應該跟後面的“霜滿天”有關,寒霜滿天,冷氣逼人,生命豈能安生?果然,“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幅生命被嚴重壓抑的狀態:江楓的紅已被夜色遮掩,漁燈(漁火)只是微微透出一點亮色,表明生命尚存。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這裡可不僅僅在指示地點和方位,而是將“姑蘇城”“寒山寺”二者構成對比:一是塵世的世界,肉體和靈魂睡著;一是脫離紅塵的佛界,一切都醒著。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一是低處,一是高處(精神)。“寒山”本是人名,“寒”卻有“高”“思索”之意。(如“廣寒宮”;蘇軾高處不勝寒”等),突出精神之高。這句詩非常關鍵,為下文作了鋪墊。第四句,“夜半”意味臨界、轉折、希望、新生。“到”指客船到達碼頭,也指鐘聲到達客船。總之,“鐘聲”“客”(羈旅者、漂泊者)對接,羈旅者身心沐浴在鐘聲裡,獲得了神奇的暗示。旅者夜半才到,內心自然有著尋找歸宿的迫切需要。加之首句所述黑夜霜天大環境對生命的嚴峻壓迫,此種需要更甚。而“鐘聲”的出場正當其時,給困境中的生命帶來某種撫慰和召喚。那是佛的召喚,也是靈魂的自我召喚。所以這首詩是用宗教的方法解決“在路上”

的人的精神歸宿,解決“到哪裡去”的問題。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所謂宇宙形式,是指宇宙萬物與宇宙生命的具有本質意義的存在與運動的形態與方式。詩中的宇宙形式,是藉助意象將時空結構轉化為意義結構的藝術審美形態。其特點一是離不開感性意象;二是時空結構轉化成為意義結構;三是作為人類創造的藝術審美形態,自身靈動有機,獨具生命。這裡所說的

“形式”,指其結構簡略,其內容可以複製、替換,正如數學、物理中的公式與定律一樣,可以反覆運算、永遠有效。宇宙形式是具有空間結構與時間結構的一種存在,是自然形態與生命結構的統一、物理形式與心理形式的統一、可視性與想象性的統一。

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就是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

宇宙是無限的、多層次的,宇宙形式也具有宏觀中觀、微觀的無限多樣性和豐富性。它以多種角度多個側面,揭示宇宙本相、真諦、規律、規則。宇宙形式的生命化,即為生命形式詩的最高境界,就是宇宙形式與生命形式。為什麼上面所舉的作品都能萬古流傳,常讀而常新?這與人的心理結構實乃宇宙所造所賜有關。人是宇宙的產物,人的心理結構與宇宙形式同構對應,人與宇宙萬物全息相通。當你閱讀那些表達宇宙形式的詩作時,其審美內涵、審美結構早被你心理結構中的潛意識接受了,被同化順應然而你的顯意識卻不一定明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你只覺得此詩寫得好,卻不知其好在何處。這就是宇宙形式的作品震撼人心而又不明就裡的原因所在!

我是“錢多多爸爸”,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