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清平乐》涨知识,当年课本中的名家,如今全出现在屏幕上


刷了几天电视剧《清平乐》,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我们的视线,感觉真亲切,就像老朋友再次相见。

第二集,晏殊出现了,我们就从他的《清平乐》开始,再过一把宋词的瘾吧。

晏殊的词有一种闲雅风格和富贵大气的感觉,当然这和他官至宰相的经历有关,

清平乐 其一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词描写的是初秋,这时候的风还不是深秋扫落叶那般残酷,而是细细的,微微的,一种闲雅舒适的感觉扑面而来。


跟着《清平乐》涨知识,当年课本中的名家,如今全出现在屏幕上


看着这样的句子,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场景,在自家的院子里那棵梧桐树下,尝着自酿的绿酒,稍微一品,就让人陶醉了。

这里的绿酒,就是自酿的土酒,颜色是黄绿色的,被称为绿酒。看来在北宋时期,就和我们现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相和了。

喝几口小酒 ,睡一场酣眠。

睡醒之后,放眼四周,紫薇花,朱槿花已经开始凋落,夕阳的一抹余晖正照在楼阁栏杆之上,成双的燕子又要飞往南方了,镶银的屏风因为秋天的到来已经有了微微的寒意。

这首词很有意韵,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午睡之后,睡得酣畅淋漓,醒来发现夕阳西下,就会呆在那里愣神,这种体验你我都曾经发生过,再熟悉不过。


跟着《清平乐》涨知识,当年课本中的名家,如今全出现在屏幕上


看着眼前景物的变化,眼看着斜阳慢慢的消失,任谁都会有些许的感慨“时光如流水如此悠悠”。

这里边有一点点淡淡的伤感,淡到我们几乎触摸不到,似乎还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也是比较缥缈。

因为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事件触发大的情感波动,就是生活中的日常,一种闲适,语言风格是清新的,温婉的,超越了伤感和喜悦,让人感觉岁月如此静好。

当然晏殊这样的词风也代表了他的生活态度,遭受到欧阳修的强烈反对,他认为晏殊作为宰相,应该是忧国忧民。

但是晏殊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就是这样,他认为尽职尽责是本分,享受生活也是必须。对工作不懈怠,业余时间可以赏花填词。


跟着《清平乐》涨知识,当年课本中的名家,如今全出现在屏幕上


“上有好,下必效之”宰相如此乐意填词,下边的人们自然也是纷纷效仿,这当然还要感谢北宋这个大的环境,从很宗,仁宗,到徽宗这几个皇帝都有很强的文人气质。

读书人的自由选择度很高,或者是仕途或者归隐,完全自由,就算期间经历严酷的政治斗争,读书人也有保全性命的余地。

宋朝厚养士大夫,官俸为历代之最,读书人真正进入了精英阶层,宋词就在这个健康、宽容、风雅的社会背景下,逐渐走向了繁荣。

副宰相范仲淹随后也出现了,他留给我们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跟着《清平乐》涨知识,当年课本中的名家,如今全出现在屏幕上


还有要求背诵的边塞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曾经率领战士到边塞打仗。

这首词上片很有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在风景肃杀的环境中开篇,然后是战场上的号角嘶鸣 ,高亢又悲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他守在被西夏包围的孤城中,形势很危险。

范仲淹此刻是一个边防将领,他带领军队戍边很辛苦,他以一个将领的身份体会战士的那种不易,既有当将领的焦虑,又有知识分子的感伤。


跟着《清平乐》涨知识,当年课本中的名家,如今全出现在屏幕上


喝着一杯浊酒,心中无限感伤,有凄凉,有雄壮,尽管很想回家,但是没有完成使命。

自己包括跟随自己的士兵,头发都白了,然而边功未成,他的身份由将领到知识分子自由的切换。

这种风格很像《满江红》。

但是在《苏幕遮》中,他开始多愁善感,和将军完全不搭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很柔软,但是又和其他婉约的词风不同,秋天的景色在他的笔下气象宏大,意境深远。

宋词很美,很感人。范仲淹和晏殊这两个词人,既做得了朝堂,又吟得了词曲,很优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