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臨終留下遺言,不得放此人進東北,事實證明其眼光毒辣精準

提起北洋時期奉系軍閥張作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張作霖作為大名鼎鼎的“東北王”,一生充滿傳奇。他本是貧農子弟,早年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戰爭結束後投身草寇,並逐漸成為首領。此後清朝無力剿滅,只能將其招安,出任馬隊幫帶(副營長)。此後,張作霖憑著超出常人的膽識和謀略,勢力日益增長,並逐漸控制吉林、黑龍江、熱河及奉天四省,成為了聲名顯赫的“張大帥”。


張作霖臨終留下遺言,不得放此人進東北,事實證明其眼光毒辣精準

▲“東北王”張作霖劇照

客觀地說,東北地區在張作霖治理期間保持著總體穩定,雖然日本人早就對東北垂涎不已,對張作霖也是百般威逼利誘,然而這位張大帥卻始終態度強硬,從來不給日本人好臉色,日本因而遲遲未能得手。由於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太過強大,日本方面又迫不及待地想要佔領東北,因此一場陰謀隨之而來。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6月4日,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乘坐專列由北京返回東北,專列行駛至奉天省皇姑屯時,被日本人提前埋設的炸彈襲擊,張作霖當場被炸成重傷,返回府邸後不久身亡,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張作霖臨終留下遺言,不得放此人進東北,事實證明其眼光毒辣精準

▲“皇姑屯事件”復原場景

張作霖在臨死前向副官交代,要求秘不發喪,同時命“小六子”張學良火速趕回接手東北,再對外宣佈他的死訊。此外,他還特意交代轉告張學良,務必不準張宗昌入關,否則必將引來禍端。張宗昌,奉系軍閥將領,被世人稱為“狗肉將軍”,深得張大帥器重。此人作惡多端,在督軍山東期間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甚至夥同日本人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青島慘案”,因而聲名狼藉。他早年曾投靠直係軍閥,然而卻不得重用,後來率眾投靠奉系張作霖部,做了營長。


張作霖臨終留下遺言,不得放此人進東北,事實證明其眼光毒辣精準

▲張宗昌舊照

因為剿匪有功,張宗昌得到了張作霖的重用,並逐漸引為心腹。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所在的奉系大勝,他於是自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中華民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張宗昌自然也是一步登天,得以全權管理山東,成為割據一方的大軍閥。從張宗昌的發跡史來看,張作霖對他應當是相當器重與信任的。然而在彌留之際,他為何卻要留下遺言,不準張宗昌前往東北輔佐張學良呢?張作霖早年曾經對別人解釋過,打仗要選擇合適的人,用人要用他的長處而不是短處。在張作霖看來,雖然張宗昌惡跡斑斑,但他帶兵打仗確實是一把好手,為自己打過不少勝仗,立下過很多功勞,所以值得任用。


張作霖臨終留下遺言,不得放此人進東北,事實證明其眼光毒辣精準

▲瀋陽張氏帥府

況且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有缺點的部下才更好掌控,張宗昌囂張跋扈引發眾怒,自然就會抱緊後臺,他將山東搞得越亂,就越會對自己忠心。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張宗昌如此依賴於張作霖,張作霖為何又不要張宗昌回東北呢?這其實還是因為張作霖知人用人,眼光精準。他深知“小六子”沒有把控整個東北的能力,更沒有本事圖謀關內的山東。再加上張宗昌不是個省油的燈,他雖對自己忠心,卻不代表他也會對張學良忠心。他是奉系老將,勞苦功高,又是個老政客,心機頗深,進入關內必定生變,說不定還會反客為主。因此他留下遺言,為的是能保住張家的東北。


張作霖臨終留下遺言,不得放此人進東北,事實證明其眼光毒辣精準

▲張學良舊照

後來張宗昌因北伐兵敗下野,果然立馬聯繫少帥,請求借兵以圖東山再起,張學良雖然給了他口頭承諾,卻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張宗昌沒有辦法,只得孤身一人逃往日本作了漢奸,又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做了幾次嘗試,直到在車站被刺殺才了卻一生。由此不難發現,張作霖當初對張學良和張宗昌各自的性格與能力看得非常精準,才有了這樣交代。事實上,張作霖能在亂世中迅速崛起並獨當一面,實在是和他毒辣精準的眼光密切相關。

《北洋軍閥史話》《張作霖傳》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著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