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囗黄河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1

我是一个执着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一定要达到我想要的程度。写马家岩也是如此,我不想走马观花,更不想蜻蜓点水,我想写出点儿我自己想要的深度,也想带给读者一个“与众不同的马家岩”。正因为如此,在清明节前后的那个多雨时节,我曾两次踏进马家岩,甚至还跌了两跤,但也在所不惜。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2

提起马家岩,许多人大约更多的是想到“崖里人家”的传奇与稀罕,想到崖下的菩萨,想到崖上的瀑布,对于像我这样勉强也算“见多识广”的人来说,这算不上什么吸引力,更谈不上什么稀罕。我想,或许更多人也是如此。要说崖里人家,贵州、湖南、云南、山西到处都是,比这传奇的不胜枚举;要说摩崖与菩萨,不管是洛阳龙门、甘肃敦煌、昆明西山,甚至渠县龙潭賨人谷,随便拉出一处,也比这里恢宏、气势、精致与精彩;至于瀑布,无论是庐山、黄果树、甚至斗篷山,甚至三汇的龙溪洞、汇北石燕的三清宫、王家岩,任何一处的瀑布也比马家岩壮观,因此也没什么突出卖点!

我暗问自己,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对马家岩这样情有独钟,魂牵梦绕?难道仅仅因为师弟唐中华的一腔热忱与巧舌如簧?

在我没有踏入马家岩之前,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3

在我年少的时候,汇北的山山水水,确实是我踏遍了的。而马家岩之所以出现在我的小说《汪洋.激流.船》里,完全是因为多年前的一场事故,几个三汇镇上的中学生看完电影摸黑爬上马家岩,结果走错了路,齐刷刷摔死在岩下。那场景之惨烈,堪比1933年鹞子寨红军与地主武装的那场小规模战斗的结局。

多年以后,我已经淡忘了那血腥与惨烈的场面,它的全貌也在我记忆里模糊起来,但马家岩的奇险与冷厉却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无比,让我更加想再次踏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遥想当年,马家岩确实充满神秘的魅力。它是汇东与汇北的分界岭,高高矗立在北坝后面,州巴二河就是它腰际丰美的曲线。一条小溪从它寨门前流过,经过三汇中学后面的麻柳桥,蜿蜒奔向巴河。马家岩的松树,那时遮天蔽日,大风吹过,海一样拍打着岸滩。即使六月,也有风声鹤唳的诡谲。加上民国时期兵匪横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与国民党军在这里反复绞杀、浴血奋战时留下的战壕、坟坑与传说,更加让人觉得充满了肃杀。所以,即使几十年后,大凡落单的人经过这里,也难免胆战心惊。这正是我少年时期对马家岩的第一印象。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4

那天下午我初到马家岩,春雨潇潇,远山近壑隐没在弥漫的雨雾里。我们在岩下看了岩里人家的故居,据说曾经住了十几户人,如今他们早已搬离,只剩下将垮未垮的老旧竹木泥墙的旧房。石崖上的“乳嘴”滴滴答答滴着水,菩萨们在轻雾缭绕中注视着芸芸众生。门前的堰塘已经垮了,只剩长满了灌木与草丛的沟坪。只有薄薄的瀑布飘洒着水珠,只有苍翠的竹林发放着生机,只有长满青苔的古老的石梯诉说着岁月沧桑,我的心忽然充满无以言说的惆怅……

我的神思便开始有些恍惚。我问同行的张道贵:“当年摔死学生的那面岩在哪里?”他愕然,不知道我的思绪为什么突然飘到了这件事上去?我说我想去那崖上看看。他愣了一下,但旋即说:“在那边,上去可能要花好长时间!”我低声说:“那算了!”

然而,不久我就踩在焦滑的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跌了一跤,把腰也扭了,疼痛难忍,似乎行走也困难了。我沮丧极了,心说:“是不是我曾经小说写了摔死的孩子们,又不去看他们,故意让我跌一跤呢?”

我说:“别急,我迟早一定会来看你们的!”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5

这一跤跌得不轻,我想短时间也许很难好起来了,我要再去马家岩,或许只能等下次回来了。不曾想贴了张膏药,第二天竟然神奇地好了起来,我竟然还可以正常行走,四处拍照。刚好唐中华又非常热情地让我再次去详细考察下。说实在的,看着窗外的雨雾,我真的很不想去——要去总得选个晴天吧?但坳不过他,第三天我又冒雨二进马家岩。

这一次,我决定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走。于是,村里派了个副主任、一个队长给我当向导,沿着田野、沟壑与崖坎上去。

我看了曾经摔死学生的悬崖,它已经被灌木和茅草覆盖了大部,看起一点儿不狰狞,但依然充满凶险;我去看了曾经的松林坡,现在已经一根松树不剩,只剩满山杂树与杂草;我去看了梦幻的田野,炮楼的故址,通往龙会的石梯,马家岩祠堂曾经的红军营部,缅怀了牺牲的营长黎本坤,他的头颅曾挂在号房李家祠堂的黄葛树上示众月余……

这时雨虽然很细密,但由于是上午,天光似乎还是很明朗。那雨雾下美丽的水田,开始呈现出它的娇媚与妖娆来。鸭鹅在水田里觅食,仙鹤在水田里洗澡,层层的水田开始有了千年的烟雨梦幻。仙乐似乎响起来,仙女似乎在田野的巨屏翩翩起舞。我再定睛细看,仙乐退去,仙女已消失,阳光和风雨在田野上交替出现。田野里出现了千年农人,男女老少,在一千年间来回播演他们的故事,风云变幻,缠绵悱恻,回肠荡气……

我思维也在历史与现实的帷幕上交替跌宕,也跟着风云变幻,缠绵悱恻,回肠荡气……

看着烟雨中的田野和村庄,我问队长:“马家岩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

队长告诉我:大约二百六七十亩,三百来人。我心说:“这就对了,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何止生活过数以万计的人?何止产生过千百个荡气回肠的传奇?而这才是这片土地最迷人的部分!

如今我们要打造旅游景点,不向土地和历朝历代人要传奇,只向自然要景点,怎不令人乏味?!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马家岩,春雨中的梦幻家园


6

我站在马家岩祠堂将垮未垮的老房子前,久久不愿离去。

主任说:“现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我们会把它很快拆掉,全部改造完毕!”

我摇摇头:“千万别!你们应该把它保护起来,变成红色教育基地,甚至马家岩的人文历史馆!”

1930年代,马家岩是红军的营部,三角寨是红军的团部,白蜡坪是红军的师部。这些故事,今天有多少人知道?由此上溯千年,这里又出了多少人物,演绎了多少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

马家岩曾经驻扎过红军的一个营,祠堂就是营部。1933,这岩上与三角寨一样,重要路口都设着关卡,重要隘口都修着炮楼,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传奇故事,充满血与火。马家岩、三角寨、鹞子寨、曾家沟、汤家坝、白蜡坪,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又是一片怎样壮怀激烈的土地!

我说,如果你们真要打造旅游基地,你们可以打造一部红色传奇的电视剧,就在这里拍,拍完再把景点留下来。旅游看点就出来了。我愿意来写剧本。

我说,把这田里种满荷花,稻田养满鱼,村落深处建造民宿与山庄,每片荒坡种上不同的果树,桃树、李树、杏树、梨树、葡萄,把地里种满油菜,把松林恢复起来,还可以打野战。这样有山有水有故事,游客能玩、能看、能吃,才能真正抓住他们啊!

我再看了一眼烟雨中的石盘,峭壁,田野,瀑布,村庄,觉得这整片土地更像一个巨大的梦幻庄园,新的、旧的景物、故事、人物,唱着古老或现代的歌谣,在我眼前轮番滚过,等待我去捕捉。我想,或许真有那么一天,我是要好好写写这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的传奇!如果要冠个总题目,就叫《梦幻庄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