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教育政策的戰略性失誤

現在有關部門喊著要給中小學生減負,我不知這些相關機構的人士想清楚了沒有,給中小學生減負的後果是什麼。

減負的理由無非是要實現什麼素質教育,但我始終找不到素質教育的確切定義。要發展哪些素質,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或者是音樂舞蹈,也許這些都是。我想說的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之類的過去的隨便一個秀才都比現在的孩子強很多,更莫說舉人還有進士,這些人放在現在都是這方面的大師,但有什麼用呢,他們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嗎?至於音樂舞蹈,很多民族天生能歌善舞,但像這樣的民族一般也發展不出現代科技。我們處在一個現代的世界,這個世界發展的動力是科技,我們需要一千萬個工程師,但不需要一千萬個音樂家,這就是現實。所以要說素質,數理素質也是素質,而且是我們最需要的素質。

基礎教育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強項,最近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說世界上最好的初等教育是上海的教育。英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引進上海的數學教育方法,並已經取得了成效。我們國家基礎教育為什麼好,就是因為通過強化的訓練給孩子們打下了堅實的數理基礎。西方那種素質教育讓孩子們進入大學還不會小學的四則運算,所以德國有一篇文章說由於德國缺乏足夠的數學人才所以德國將在先進的技術方面如人工智能方面開始落後中國。

有人說如果基礎教育好,為什麼的諾貝爾獎的這麼少?這是很多崇尚素質教育的人的一個主要理由。問題是搞好基礎教育甚至是搞好教育的目的是獲得諾貝爾獎嗎,不是,搞好教育的目地是培養足夠的技術人才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些幾十年,我們的經濟增長了幾十倍,期間聽說夠民工荒的,但從未聽說過工程師荒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圓滿的完成了為國家培養人才的任務,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每年幾千萬上億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只有一二十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其得獎的幾率和中彩票差不多,把一個巨大體系的目標定在一個和中彩票幾率一樣的目標上,無疑是無知和愚蠢的,這就像發展體育運動的目的,對於個人可能可以是爭取奧運金牌,但是對於全體人民而言一定是為了提高人民體質,而不是爭取奧運金牌。

近幾年,日本連續得諾貝爾獎,其獲獎人大都五十歲以上,他們所受的基礎教育在四十年前,那時日本基礎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一樣存在殘酷的高考,所以得諾貝爾獎和是不是應試教育關係不大,而是和一個國家的科技積累關係很大。以前我們有幾十年沒在《科學》或《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的經歷,而現在有時一個月就幾篇,根據諾貝爾獎的滯後現象,也許多年以後我國的諾貝爾獎也會大量的湧現。

學生數理素質強是我們的巨大優勢,是核心競爭力,為什麼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工程師隊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且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原因,就是數理基礎好的人學習能力強,學習速度快,有了新技術可以很快通過學習趕上來,這正如會C語言的人學JAVA是不難的,也很快,所以有了新的技術我們國家的技術人員可以很快通過學習趕上來,我們國家工程師短缺的現象很少就有這個原因。

現在給學生減負就是削弱學生的數理能力,就是摧垮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學習西方的所謂素質教育其實是丟掉自己的西瓜去拾別人的芝麻,還沾沾自喜。

給中小學生減負,是我國教育的戰略性失誤,會摧毀我們本來具有優勢的基礎教育。現在科技競爭是國與國之間的主要競爭場所,我們不僅不應該減負,還應該更加突出數學,更好的培養學生數理基礎,這樣才能為我國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