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該不該“減負”

說說該不該“減負”

一大早,微博又被大浙江的減負調查刷屏了,長達33條的重點舉措以及實施細則,看起來都是說得頭頭是道的,但可以想象到家長們看了以後各種心理暗語了。

說起減負,出發點當然是好的,把孩子們從書山題海中解放出來,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減負了N多年了,孩子們的負擔輕了麼?我看未必。 十五年前,減負之論沒這麼盛行的時候,孩子們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該考試考試,該抄寫抄寫,該背誦背誦。可能過程有點痛苦,也不見得孩子們都個個變得心裡陰暗,性格扭曲了。

而實際上負是一直在減,孩子們課餘時間多出來了麼?我看是沒有吧。要說十年前,我家孩子剛小學起步時,雙休還能組織起偶爾的郊遊,還能湊個飯局之類的。看如今的父母,雙休恐怕是奔波在各個興趣班之間了吧?語數英科一科也不敢納下的。

仔細想想為什麼減負了那麼久?可每次都是越減越不對味呢?其實還是一個優秀教育資源的缺乏,以及對職業不平等之間的恐慌,還有一個就是父母自己缺乏安全感罷了。如果孩子不用競爭,都可以上到較好的高中,或者退一萬步講,即使進了職業高中,也能正兒八經地學到一門謀生技能。我想街上的培訓機構起碼可以少掉1/3了吧? 如果再進一步講,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能受到應有的尊重,那麼其實身為父母,我們就不會這麼恐慌,孩子長大以後從事什麼職業了。不愁從事什麼職業,那其實就沒這麼多無謂的競爭了。可惜了,這三條估計永遠都不可能解決,那麼競爭就是必然要存在的,一味地去表面減負又有何用呢?

今天連嶽的推文主題是“孩子要不要作業?做多少?我有好辦法”,裡面說的簡單明瞭“老師照樣按照自己的專業判斷佈置作業,但是做不做,做多少,選擇權交給家長”,我看是一個很好的法子。別一刀切,讓家長有選擇權。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績好點,長大以後選擇權多一點,那現在就讓他沒選擇一些,按照要求老老實實一步步做好作業。如果你覺得孩子不能辛苦,作為父母你可以保護他一輩子可以不被選擇,能豐衣足食,那你現在可以讓孩子選擇權多一些,可以不那麼辛苦。 簡單明瞭,一個辦法搞定。

說說該不該“減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