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洛阳石氏世家大族对待婚姻的态度:娶妻不看门第,择婿看身份

洛阳石氏家族,原本为五代时期没落的小家族。祖籍在北燕即今天北京延庆一带,其后家族自唐天祐元年(904)之后由石延威一代从北京延庆迁到河南洛阳,始称洛阳石氏。

自北宋建立迅速崛起为新兴的世族大家洛阳石氏家族于史可考的共有八代,与北宋一朝相始终。

洛阳石氏家族为北宋初期新崛起的世家大族。以洛阳石氏家族的崛起、鼎盛、中兴三个不同时期。石氏家族的崛起以第三代以石熙载为中心,石氏家族的鼎盛以第四代以石中立为中心,石氏家族的中兴以第六代以石祖温为中心。

细品洛阳石氏世家大族对待婚姻的态度:娶妻不看门第,择婿看身份

不论是否发达,娶妻没有门第限制,大多为平民小户

在洛阳石氏家族八名男性成员的10位妻子之中只有石祖温妻子王氏一人出身名门望族,为枢密使王仁赡的孙女,其他七位男性成员的9位妻子出身门第不足称道,只记姓氏,无法考证其母家情况。石氏家族在娶妻的标准上,并未依据门第而娶妻于世家大族。反而是不顾门户之别,娶妻上“不问阀阅”甚至是不讲求门当户对专从不如己家的平民小户中娶妻

起初,石氏家族未显达之前,或是因为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较为低下。他们娶妻的标准不高,范围也有限。如石延威妻子为王氏,石继远两任妻子,前夫人为侯氏,后夫人牛氏还是已婚带有前夫牛氏一子的寡妇。或者是在石氏家族崛起之前可能就已经娶妻,如石熙载有两任妻子皆为张氏。但是当石氏家族已经崛起成为北宋名门之后,他们的娶妻仍不以门第为准,如石中立两任妻子,前夫人张氏,后夫人王氏;石从简妻子陈氏;石昭简妻子楚氏。

石祖温的妻子为枢密使王仁赡的孙女。王仁赡曾经与石祖温的曾大父石熙载共同跟随太宗参与平定北汉。由此可推测,石氏家族与王仁赡家族是有着一定的渊源,即是政治上的同僚又是婚姻上的姻亲。

择婿于官僚大族

细品洛阳石氏世家大族对待婚姻的态度:娶妻不看门第,择婿看身份

在洛阳石氏家族中明确记载的13位女性成员的夫婿记载中,有5人嫁与官员,其中赵叡为太宗朝宰相赵昌言之父、李外卿为太宗朝宰相李昉之孙、王珣琇为太祖朝宰相王溥之孙。一人嫁与宗室江夏郡王宗惠之子,还有一人嫁与乡贡进士,其余6人的夫婿只记姓氏,皆为平民小户出身。可见,相比于在娶妻上的不以门第为准,娶妻于平民小户,石氏家族在择婿上的标准就显得要慎重的多,多以官僚大族为择婿对象。这与宋代在典型的官僚政治下形成的“崇尚官爵”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

与赵昌言家族联姻——石熙载表妹嫁与赵叡

石熙载与赵昌言之间为“甥舅之亲”,即石熙载为赵昌言的舅舅。石熙载其实为赵昌言的表舅,即石熙载的表妹石继远的侄女嫁给赵昌言之父了赵叡。并且赵叡夫妇曾经受到过石熙载的不少帮助,但是由于史料有限,无法考证出到底是石继远的哪位侄女嫁与赵叡。

赵叡与石熙载同样为太宗在藩府旧臣,二人之间早有交往,因此才会结为姻亲。石氏与赵氏的联姻,就是建立在这种政治同盟的基础之上的。

与宗室联姻——石中本的女儿嫁与赵仲奚

石中本,有一女(1046-1088),姓名不详。元祐元年(1045)正月卒,享年43。嫁宗室江夏郡王宗惠之子赵仲奚为妻,并封为金华县君。仲奚为大宗正事江夏郡王赵宗惠的儿子。

在熙宁五年(1072)五月丁亥,赵仲奚因在学士院大议论中表现出色而领文州刺史一职。石氏在夫家表现出了作为贤妻良母的大家风范,事舅姑孝,接亲族恭,教育子孙均一。

与李昉家族联姻——石从简的二女儿嫁与李外卿

石从简的二女儿嫁给了李昉的孙子李外卿,李昉家族,为北宋时期的世家大族。

与王溥家族联姻——石从简的侄女嫁与王珣琇

石从简的侄女嫁给宋太祖朝宰相王溥的孙子王珣琇为妻,王溥家族在北宋时期为世家大族。其父王祚,后晋为盐铁案,以母老解职归。后汉高祖刘知远即位,擢为三司副使。后周时为随州刺史。显德初,置华州节度,以祚为刺史。宋初,升宿州为防御,以祚为使。拜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

洛阳石氏家族为什么在娶妻与择婿上的标准如此迥然不同?

嫁女择婿、娶妻择妇的不同标准是从维护家庭和谐的角度出发,使得女子能够更好的遵守女则妇道。宋代于女子在择婿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女子的意愿在择婿过程中较受到重视。由于女性既期望选择人口比例中少数优秀男子,又局限于青春短暂,同时制约于多妾制的婚姻市场,女性家长一般多主动而慎重地及早择婿,掌握婚姻的主动选择权。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