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杀人不见血,情绪一定要学会调节

司马迁青年时代游历列国,体验民情,考察史迹。后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阅读了许多古代文献。再往后,他秉承父亲的遗志,开始撰写《史记》。

“七情”杀人不见血,情绪一定要学会调节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书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触犯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他强忍屈辱,在痛苦中发奋著书,用毕生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世纪,德国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歌德,著有《爱格蒙特》、《赫尔曼与窦绿苔》、《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歌剧《浮士德》,享年83岁。他的养生长寿之道是宽容和谐,“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七情”杀人不见血,情绪一定要学会调节

歌德


印度近代著名的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享年80岁。1913年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世界震惊了,但他十分冷静,将奖金献给桑蒂尼克坦学校,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连续失去了父亲、贤妻、爱子、高徒,五位挚爱亲朋。但他很快从这些重大悲痛之中走出来,使心灵充满快乐的阳光。在生死关头,这种“顺其自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的处世态度,正是他能够长寿的根本原因。


从医学心理学上讲,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属于正常的情绪变化。

“七情”要得到及时的表现和宣泄,就不会致病。

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达,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机体的免疫系统的正气旺盛,致病因子的邪气就不会上涨,这就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七情”杀人不见血,情绪一定要学会调节

心中悲痛与苦闷或遇到挫折,要迅速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或者与亲朋好友倾诉排解,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恢复平静和稳定,解忧消愁。

相反,如果超过限度的忍耐,当抒不抒,当泄不泄,表面上看是喜怒不形于色,很有修养,其实是强压硬抑,造成一颗积郁于内的心态,是一种情绪的蓄积。临床研究发现,不少患癌者在发病之前都有较长期的忍耐压抑情绪的病史。

有研究证实:乳腺癌的患者70%以上“忧郁郁积”。

记住,久蓄的“七情”易杀人,而且不见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