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該怎麼留住員工?滿足他的5個需求

疫情期間很多機構選擇凍結或取消招聘。在沒有新力量輸入的時候,留住並最大化激發現有員工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


那麼,機構該如何能挽留住員工呢?多給錢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
當然工資是很重要的,但很多人離職也不完全是因為錢少,還有可能是因為“心” 委屈了。
機構只有針對不同的員工、滿足不同的需求,才能真正挽留住員工,激發員工善意。
那麼如何滿足不同員工的需求呢?
我們可以用下圖中的 “馬斯洛5層次需求理論” 來分析一下。

機構該怎麼留住員工?滿足他的5個需求


第一層,生理需求:首先,要活著;
第二層,安全需求:活著不夠,還不能擔驚受怕;
第三層,社會需求:融入集體,尋求歸屬感;
第四層,尊重需求:不僅接受我,還要尊重我;
第五層,自我實現需求:讓我的潛能完全釋放。
---
那麼,如何在實際中應用這五層需求呢?尤其是疫情期間,如何針對不同員工的不同需求,留住員工?
第一層,生理需求:
員工首先要生存。對吃頓火鍋都要等到過節的員工,激勵沒什麼花把勢:給錢。在這個需求級別的員工,你和他談夢想會被牴觸:別和我談夢想,我的夢想,就是不用大清早去超市排隊,買打折雞蛋。
疫情期間,保證員工的基本工資發放,幫助員工活下去,員工才有能力幫助企業活下去。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更多假期就是給第一層員工最好的激勵
第二層,安全需求:


員工如果總提心吊膽,天天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明天就沒了,那麼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和他沒有半點關係。他只會想:千萬不能生病,不然立刻捲鋪蓋走人。
尤其是如今疫情期間,給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關心每一位員工及其家屬的健康狀況、贈送健康包,讓員工安心工作。
各種福利、保險、嚴格執行的規章制度,是對提心吊膽的第二層員工最好的激勵
第三層,社會需求:
別發旅行津貼,而是組織大家一起去旅行;別發兒童節禮券,而是組織員工辦親子活動;別發健身補貼,而是鼓勵員工每天鍛鍊,然後舉行運動會。
把社會需求發成購物券,是企圖用第一層的激勵去滿足第三層的需求。這樣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疫情時期,無法安排線下團體活動,這時安排團隊線上創意團建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團隊創意小視頻拍攝大賽、團隊文化T恤設計大賽、團隊雲逛畫展,等等。
讓第三層的員工融入集體、感受到歸屬就是最好的激勵

第四層,尊重需求:
這一層是頂級管理者的秘密武器。
前微軟中國總裁唐駿和我分享過他的一個小故事。當他還是個小經理時,有次微軟全球CEO Steve Ballmer從他身邊路過,問了句:“Jun, how do you do?” 唐駿說,你知道嗎?我當時骨頭都酥了。從此,他強制自己記住每個員工的名字、學校、職位等等。
疫情期間,遠程辦公成了常態。團隊管理者可以積極和員工溝通,關注到員工的貢獻和困難,肯定其獨特的價值。
滿足尊重需求,能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重視、自己的貢獻被尊重、自己和公司是一個共同體
第五層,自我實現需求:
面對處於最頂層的人,別說:我有個賺錢的好點子,要不要一起來?你要說: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和我一起改變世界?
對於比爾·蓋茨來說,唯一能激勵他的可能就是自我實現,比如解決一下第三世界國家的貧困問題、攻克一下艾滋病、在疫情期間為更大的社會共同體做貢獻、找尋全球化的解決方法等等。
只有讓擁有最頂層需求的人不斷釋放自身潛能、持續為更高價值的目標奮鬥,才能真正滿足他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需求。

機構該怎麼留住員工?滿足他的5個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