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绩效改进角度看《中国机长》

由真人真事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迫降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The Captain)在国庆节上演,因讲课过去常用到这个案例,十一中午到影院一睹为快。

这里不去评价编剧导演、演员技巧水平高低,说实话,这么短的时间,能把一个真实事件还原搬到影幕也属不易。现从绩效改进角度谈点体会。

从绩效改进角度看《中国机长》

电影将要收尾时,刘长健机长(真名刘传健)说了句经典台词:“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规章”,可谓点睛之笔。作为一个职业机长,专业、责任、信念是必备的素养和原则,他要对机上乘客和其他空乘人员安全负责,将大家安全送达目的地,敬畏生命和责任,珍惜生命,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第三句谈到“规章”,这里的规章包括的面比较广,有制度、流程、规则、纪律等,按照SOP作业指导书,细致、准确地操作每一个步骤,不能有丝毫马虎,一丁点儿马虎都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这次是驾驶室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法国空车飞机A319,2011年7月投入川航使用7年,有可能安装风挡玻璃螺丝不合格或用力过猛、或玻璃材质存在问题、或飞机过程窗外温度极低、或风挡玻璃遭到外来物撞击导致破裂脱落等。)

从绩效改进角度看《中国机长》

电影当中驾驶人员起降、空乘服务人员开关门口令、地面指挥塔空管都表现得很专业,按照流程规范来进行操作,以求做到准确无误。在绩效改进干预措施中有一种叫绩效辅助(绩效辅件),譬如操作手册、查检表、流程图、指令工具等,认真执行流程,会避免减少很多失误,尤其是风险性高的空中客机,显得至关重要。而这些操作流程,是飞机制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飞机驾驶空乘人员多少年积累积淀下来的,相当宝贵。绩效改进专业术语称为“技控”手段(不是根据人为的能力经验来判断操作的),和人的态度天赋能力有关的称为“人控”手段。好的流程让操作者犯错误都很难。如果靠人,会受到人的态度、天赋、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因人而异,还有些是不可控的。

从绩效改进角度看《中国机长》

绩效改进之父吉尔伯特在BEM行为工程模型中,把影响绩效的因素归为六层,其中第一层信息、数据、反馈,第二层流程、资源、工具。在这个影片中,第一层、第二层反映的情况更多,当然和刘书健机长的过硬驾驶技能、心理素质、意志信念也有关系,但仅凭这些没有第一二层做支撑是不够的,二者相辅相承。

从绩效改进角度看《中国机长》

事后有人评价,刘长健机长是位英雄,其实这里有地面指挥空管方方面面共同协调努力的结果,真的不希望出现这样的英雄。有记者采访刘机长的爱人,她说:“最好不要出现这样的英雄,作为一名普通驾驶员,平平安安每次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就好”。

这里的“英雄”不是一个机长,一个机组空乘团队,而是一个体系及按流程体系标准操作者,按照这个体系流程执行,一个合格的驾驶员都能安全准时送达目的地。

《中国机长》电影,不仅是一部“世界级”航空事件教育影片,更是问题分析解决、绩效改进方面好的教材,可以从多个角度看这部影片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董栗序,ID:donglixuweixin

董栗序:MTP、问题解决、绩效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