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皇五帝傳華夏 倉頡造字始作書(三)

題記:“上古結繩而治”——《易·繫辭》

女媧補天之後,洪水退去,人類恢復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但中原大地的人們仍然保留了洪水時的習慣,居住在樹屋上。巨樹的枝丫上,搭著一座又一座如鳥巢般的房屋,既是洪水時期的避難所,又為了躲避野獸。那個時候黑夜顯得格外漫長,慘白的月光伴隨著野獸的叫聲,森林裡陰森可怕。

後來,人們把這個時期的人稱為“有巢氏”。

可人們總要生存,總要從樹屋下到地面。女人們在附近採集果實,男人們就要去更遠的森林裡去和野獸搏鬥,無論走的多遠都要回家。在最初的時候,人們對火充滿恐懼,避之不及,直到有一天,偶爾有人嚐到了燒死的動物,味道鮮美無比。而且靠近火,會讓人感到溫暖,會有生存下去的力量。尋找火源成了種族存活的希望。

為了尋找火源,人們接連倒下,可總有一個人會走得更遠,這個人在黑暗的盡頭發現一棵發光的樹,叫做“燧木”。飛翔的小鳥在枝葉間盤旋,不時用嘴啄一下,每啄一下,就冒出火花。尋火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返回故鄉,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火光照亮了黑沉沉的大地,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驅散了悲傷和恐懼。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第四章  三皇五帝傳華夏 倉頡造字始作書(三)

鑽木取火

帶來生命之光的尋火者,人們稱之為“燧人氏”。

傳奇應該被記錄,記在哪裡呢?還是這個燧人氏,創造了結繩記事的方法。《周易注》中說:“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古人結繩記事時,一根繩子表示“一”,兩根繩子表示“二”,三根繩子表示“三”。數字多了,記數用的繩子多了,數起來不方便,就在繩子上打結,一個結表示“十”,兩個結表示“廿”,三個結表示“卅”、“十”、“廿”這三個字可能就是古代結繩記事的遺存。揚州中國印刷博物館、雲南民族博物館均有結繩記事的展陳。

第四章  三皇五帝傳華夏 倉頡造字始作書(三)

結繩記事

人們把想要傳達的一切,用結繩的方式記錄下來。打滿了結的繩子就掛在屋簷下,隨風搖曳,記錄著我們祖先的故事,一些隨風而逝,一些留給了我們。

第四章  三皇五帝傳華夏 倉頡造字始作書(三)

燧人氏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