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设计,但我更喜欢健康的身体,更想保命

我喜欢设计,但我更喜欢健康的身体,更想保命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钱换不来身体的健康,加班且行且珍惜.......

“十年前,我怕是瞎了眼。当年我也考了600多分啊,现在不也天天熬夜加班。”

截图发到群里,有位建筑同行如是说。

我喜欢设计,但我更喜欢健康的身体,更想保命

华为为博士毕业生开出百万年薪

这是7月23日华为内部流出的一封邮件。邮件内容为8名应届博士毕业生的年薪方案,最低89.6万元,最高201万元。文件签发人,任正非。

什么叫人才?这就是。

刚刚毕业,就年薪200万,我们呢?

我们还在为加班到零点打车回家能不能全额报销而提心吊胆,更为年底多拿一点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那份酬劳而卖力奉承。

人才与人力的区别,显而易见。

有人会说,你不能这么比,人家是博士毕业,而且都是顶尖大学的顶尖毕业生。好,问题来了:全中国有几个年薪200万的建筑学博士毕业生?包括从哈佛耶鲁学成归来的。年薪100万呢?

恐怕,一个都没有。

如果没记错,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的“未来领袖”计划是40万起,要求也是名校博士。虽然这个“起”字让人充满想象,但估计也只是让人想想罢了。而这个年薪,在建筑设计行业已经算得上顶级的了。

昔日建筑系的天之骄子,早就被人按在地上疯狂摩擦了。

我喜欢设计,但是不喜欢这个行业。这是不少设计师工作多年之后的心里话,喜欢设计是理想,不喜欢行业是现实。在困顿的现实面前,我们很多人不是已经跑路,就是在时刻准备着跑路。

究竟,我们面对着一个怎样的现实?

1. 老师在扯蛋

不久前,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在毕业展上说了一句话:大学培养人才如果以找到工作为目的,这是一个绝对的错误。我们就是要培养现在找不到对应工作的人才。

我喜欢设计,但我更喜欢健康的身体,更想保命

都2019年了,“情怀”的香火依旧很旺。

在老八校里,“宋协伟”们不在少数。一帮没经历过社会淬炼的高学历人才,毕业后纷纷躲进高校。三尺讲台之上,他们侃侃而谈,张口闭口不是流水别墅就是朗香教堂,不是高技派就是解构主义。大概除了这些,他们也教不出什么。

但,公司不吃“情怀”那一套。进了公司你才发现,老师们教的东西基本用不上,就连卫生间需要降板多少都是在主管的斥责声中学来的。

2. 甲方在赊账

设计公司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人赊账赊得理直气壮的地方。合同没签,照样可以免费为你服务,少则3个月,多则3年。即便合同签了,钱也得压着,图你得先给我。

吃霸王餐的,更是常有之事,他们拿着设计师的劳动成果,拔腿就跑。你电话问他何时可以签合同,他说,你的方案我不满意。一句不满意,就相当于白嫖了。

没错,我们这个行业,不满意是可以分文不取的。

比起赊账,还有更理直气壮的。他们直接对设计单位开启了“不加班就罚款”模式:所有项目成员在任务未完成之前,每天必须工作16小时或工作至24点整,方可下班。未按要求,一经发现即罚款,每人每次10000元。

只不过对这种不加班就罚款的手段,甲方觉得理所当然。似乎还意犹未尽:

3. 老板在画饼

在设计行业,不会画饼的老板不是一名合格的老板。比起在酒桌上与甲方推杯换盏,老板的画饼能力才决定了公司能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以,每当到了年终,类似“今年效益不好很多款项没收回你还是很优秀”的肺腑之言,就会在各大设计公司的老板办公室里反复响起。

“你很优秀”是职场最大的谎言,老板说这句话,潜台词往往是“你好欺负”。

开年,老板就提了一辆全新的卡宴。

4. 我们在玩命

做设计的人,在某个浑浊的午夜,都会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不行了,下一秒就要挂掉。于是深呼一口气,洗把脸,抽根烟,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明天就要交图了。

每年,我们的队伍里总会倒下几个,有的倒在加班的工位上,有的倒在出差的途中。只是,倒下也就倒下了,除了换来老板的一句“注意劳逸结合”之外,不会带来任何批判与反思。

我喜欢设计,但我更喜欢健康的身体,更想保命

该通的宵,一刻也不能少。

程序员们反对的996,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周能休息一天还不知足?设计师熬着数不尽的黑夜在猝死的边缘试探,拿着不对等的劳动报酬,却还要对成果终身负责。

我喜欢设计,但我更喜欢健康的身体,更想保命

什么叫终身负责?

就是在你60岁的某一天,你抱着孙子在公园嬉耍。这时候,在你面前停了一辆警车,下来两名警察,把你抓了。不久后你被判刑3年,理由是30年前你参与设计的某个房子烧死人了或者垮了。

当年的100万设计费里,你明明只拿了1万……

在设计行业呆久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玩命。

什么时候老师不再只会谈论情怀;甲方不再无视契约精神;老板不再只靠一张嘴说“你很优秀”;我们,不再为了那一点产值玩命?什么时候?


本文编辑:CAD派客云图,超过400万工程师使用的移动端CAD软件

点击了解更多,尝试从未体验过的极速便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