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寫清楚是一種能力,需要刻意練習

無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

提高技能的最有效方法,

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

這種通用方法叫做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把話寫清楚是一種能力,需要刻意練習

說話好像是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要能把話說清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說實話,我的語言溝通能力不強,以前每次和別人交流,常常會準備許多鋪墊,結果虎頭蛇尾,我說得很亂,對方聽得很懵,所以這次我嘗試寫【小語記】,圍繞一個觀點,清晰條理,錘鍊筆力。

我是一個間歇性感性,間歇性理性的矛盾體,某些方面的感知能力特別敏銳,導致有時候感性到莫名地哭得這麼歇斯底里。我曾經刻意訓練過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就會特別冷靜,沒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更不會安慰別人。不管是哪一種表現形式,都需要審視,都需要提高品質,只有高品質的感性思維、高品質的理性思維高度融合,才能成就自我。

所有的能力,都是刻意練習而來,完全沒有天賦一說,正如再好的美玉,不經過拋光、雕琢、打磨,也就是一塊石頭而已,無法閃亮他本應該有的光亮。所以為了有高品質的輸出,我開始刻意練習,在有限的一千字左右,把話寫清楚,讓讀者看得明白。

“刻意”就是有意識地練習,不能是簡單的重複,不能是低層次的反覆,更多的應該是深入體會思考的過程,痛苦地尋找合適的表達。命題作文是一種練習,逼迫你寫不熟悉的領域;反覆修改也是一種練習,強迫你回頭審視已經寫出來的東西,不停打磨,不停修改;大量的閱讀和分享也是一種練習,把你的內存和輸出擴大,變得更深刻;堅持寫作更是一種練習,反覆梳理自己的價值觀……

持續的刻意練習就是大腦做有氧運動的過程。寫作的底層思維是價值觀的輸出,那麼頻繁的輸入與多段式人生的重疊,價值觀也是一個被反覆迭代的過程,寫作是把這個過程文字化,具體化的呈現在自我面前,價值觀越來越清晰,思維邏輯就會越有條理,表達也就會越清楚。

我很佩服的作家村上春樹,他並不是寫作科班出身,也不是童子功,而是30多歲才改行從事寫作,他的生活非常自律,每天晚上9點多休息,早上4點多起床,雷打不動,常年如此,每天寫4000字,必須寫好再出去跑步,其他時間用來讀書,旅遊,聽音樂享受生活等。我很喜歡的專欄作家連嶽,每天5點起床,堅持日更,跑步,隔日斷食,即使是一篇放假通告也會獲得大量讚賞。他們的成功,都得益於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自己的身體,讓健康常伴,刻意練習自己的思維,讓輸出不斷

雖然我不是以寫作為生的人,但每一個寫的人可能都有體會,能夠酐暢淋漓精準到位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種多麼大的快樂,能夠條分縷析寫清思考是一種多麼大的收穫。而且就我個人而言,文字還是治癒自身的一種方式,當我被情緒折磨得發瘋時,寫出來的文字,能夠脫離我成為獨立的存在,寫完一段文字,我可以放下,甚至可以遺忘。

堅持長期地刻意練習寫作,或許成不了作家,但我們一定可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文來自:洪梅的微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