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胖為美?解密被誤讀千年的審美觀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觀中,通常以瘦為美,所以減肥就成了人們討論的永恆話題,然而減肥過程中的痛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既要有恆心和毅力,還要有強大的自制力。很多人在減肥失敗之後,總會去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總是標榜唐朝“以胖為美”來安慰自己,可是唐朝的審美觀真的是以胖為美嗎?

唐朝以胖為美?解密被誤讀千年的審美觀

人們認為的唐朝以肥胖為美的依據主要是來源於楊貴妃的體態以及各種唐代宮廷的繪畫。然而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這些畫中的女子、仕女並不能稱得上肥胖,尤其在《步輦圖》中的宮女們,他們陪伴著唐明皇姍姍而來。從畫中可以看得出她們其實是相當的瘦弱的,站立姿態無不聘婷嫋娜,婀娜多姿,完全是一副苗條的身形,而不是體態肥胖的形象。

唐朝以胖為美?解密被誤讀千年的審美觀

關於楊貴妃的肥胖,其實也不是很準確的,楊貴妃也稱不上肥胖,頂多是豐滿。唐明皇對她的寵愛,絕不是因為她的肥胖,據《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正是描寫了楊貴妃的文藝特長、聰明伶俐、善解人意,試想一下,如果是體內很肥胖的話,還能善於歌舞嗎?

唐朝以胖為美?解密被誤讀千年的審美觀

楊貴妃最著名的就是《霓裳羽衣舞》,說的是就像仙女一不小心下落凡塵,輕舞霓裳而翩翩起舞,體現的就是體態的輕盈、舞姿的唯美,這也是楊貴妃引以為傲的。曾經以“燕肥環瘦”來比喻,這裡面的環便是指的楊貴妃。如果楊貴妃真的是肥胖的,估計也駕馭不了這支舞蹈。

唐朝以胖為美?解密被誤讀千年的審美觀

在唐朝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水平大為提高。在當時人們的審美觀中:最多以豐滿為美,絕對不可能以肥胖為美。所以還應該以正確的審美觀來評價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