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八景再盤點

千年新昌,動態八景。之前在《新昌八景今何在》中談及的主要是縣城周邊之景,稱為附郭八景。時代不同,選景不同。從宋朝至清朝,有著不同版本的新昌八景。前文除了附郭八景,還列了另兩版本的八景。其一為: 柳齋棋局、夜合靈蹟、黃檗飛泉、瑞芝仙蹟、九峰雪霽、醉石雲迷、濯衣春漲、洗墨清流。此八景為宋代版,被後來所修縣誌稱為舊八景。其二為: 九峰霽雪、八疊雲橫、星橋夜市、桂峰朝煙、鳳台文煙、鷲嶺禪宗、月灣塔影、棠浦漁歌。此八景為清代乾隆年間版。現就這兩版本的城外景觀做一個盤點。


柳齋棋局


01

新昌八景再盤點


在澄塘黃坪村雷神東100米處。柳齋,陶淵明居住的地方。清代《瑞州府志》記載:"柳齋在秀溪上流,柳蔭四囿,淵明曾棲隱於此。"《新昌縣誌》:"(故里)橋旁有柳齋棋局,先生自號五柳,故以柳題其齋。”柳齋今廢。遺址為一岡阜,處於溪流彎曲處。古柏巨樟,環匝成圈。岡旁原有巨石,相傳淵明曾在此石上下棋。棋石於1958年被砸爛。這裡便是“新昌八景”之一的“柳齋棋局”。


醉石雲迷


02

新昌八景再盤點


景地在澄塘秀溪村南山與觀堖中間的雙甕磚拱橋下。一說為古岡山清水橋下。醉石,相傳為陶淵明醉後常臥的石頭。雲迷,謂知覺迷惘,如蒙雲霧。陶淵明29歲離開宜豐外出做官。然而社會黑暗,官場腐敗。40歲時便棄官隱居慄裡(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迴歸宜豐故里,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里。“是非分付千鍾裡,日月消磨一醉中。”在宜豐的這幾年間,以酒澆愁亦有之。後人景仰懷念陶公,便將其醉酒臥石起名“醉石雲迷”,列新昌八景中。


洗墨清流


03

新昌八景再盤點


景地在澄塘黃坪村觀前南側溪邊。《新昌縣誌》記載:“池在縣東十六都崇真觀前,陶淵明洗墨處。”宜豐《秀溪陶氏族譜》:“洗墨池在縣東十六都崇真觀前,先生嘗洗筆硯於斯,因以名焉。”池西沿為三合土築成,池底仍可見三合土殘跡。池另三邊沿已沒入溪流中。陶淵明非常熱愛學習,每天練習書法後就在這個池子裡洗硯臺和毛筆。


“石室高人去,千年故里存。白雲餘舊徑,黃菊自芳樽。映柳書堂回,銜沙醉石昏。竹寒溪日靜,不復問桃源。”從這首清代康熙年間新昌縣令胡亦堂《淵明故里》詩中可看到陶公部分勝蹟。宜豐淵明故尚存的遺蹟、紀念地包括: 我公橋、靖下橋、曬書檯、舒嘯臺、賦詩灣、醉臥石、淵明洞、讀書堂、菊軒、東籬、靖節祠遺址等。從全縣遴選出八景有三景為紀念陶淵明,足見陶公在宜豐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九峰雪霽


04

新昌八景再盤點


黃岡山(官山)麻姑尖一帶。這裡,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奇峰崢嶸,怪石嵯峨。涓涓溪水清澈見底,山澗飛瀑氣勢磅礴。雪霽,指雨雪停止,天放晴。在這風景如畫的群山之中,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使其換上銀裝。雪後放晴,在陽光的映照下,更是一派“銀色三千界,瑤林一萬重。新晴天嫩綠,落照雪輕紅”的美麗景色!


八疊雲橫


05

新昌八景再盤點


潭山石橋村西北與銅鼓修水交界的八疊嶺(八疊山)。這裡山峰重疊,植被茂盛。搖曳的林海里,綠浪婆娑;濃郁的樹木間,鳥鳴歡悅。“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雲來了山色更美,雲去了山色如畫。山色因雲的有無而忽明忽暗,雲則隨著山的高低而忽上忽下。雲彩漂浮山峰之中——“八疊雲橫",好一處人間仙境。


黃檗飛泉(鷲嶺禪宗)


06

新昌八景再盤點


黃檗山,原名鷲峰,坐落在黃崗黃檗村境內,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的祖庭。唐高僧希運修心至此,建鷲峰寺,並改山名黃檗。法嗣義玄創臨濟宗風,為臨濟宗祖庭山,以禪、茶、竹“三絕”聞名。山中古蹟主要有古寺、塔林、虎跑泉、龜石、飛瀑等。這裡便是“鷲嶺禪宗”。


公元820年,一場宮廷政變中,宦官殺死唐憲宗,擁立武宗。憲宗十三子李忱雖被尊為皇叔,卻被宗室所猜忌,迫不得已,李忱只好棲身於黃檗寺隨希運習禪。相傳,某日李忱與希運禪師同遊山間,至中州一瀑布前,希運突然吟誦道:“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李忱立即接對:“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下聯對得天衣無縫,但希運禪師說的是佛法道理,而李忱談的卻是自己未來的龍庭之志。後來,李忱果然做了皇帝。此瀑布便是“黃檗飛泉”。


夜合靈蹟


07

新昌八景再盤點


洞山普利禪寺位於同安鄉洞山村,是禪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以及文化發祥地。寺院始建於唐鹹通中期,由曹洞宗開山祖師良价所創。在洞山山口狹窄處有兩塊層疊的巨石。相傳,這兩塊石頭原來分立山崖兩側,象是兩扇大門,入夜時分自行關閉,雞鳴天曉又自行張開,故名“夜合石”。夜合石旁,有兩個石井,會自己流出油、冒出鹽來,供寺內眾僧食用。後來,寺內有個奸僧假作雞啼,誆開石門,盜賣井中的油、鹽,井中從此乾涸,夜合石也不再顯開合之靈。“夜合靈蹟”被列為新昌八景之一。


棠浦漁歌


08

新昌八景再盤點


棠浦河發源於同安鄉東槽村,是源自宜豐境內的第三大河。由北向南,流經同安、花橋、棠浦入上高縣境之泗溪,最後注入錦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棠浦河畔,人們從河中取寶。一葉扁舟出沒於碧水之中,矯健的魚鷹、迅捷的魚兒、黝黑的漁夫,還有那從天而降的撤網,構成了一幅完美動人的和諧畫卷。“ 棠浦漁歌”成為新昌又一道美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