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资源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做品牌:培育自带区隔的品牌之根

前几天,我在群里分享了《2019年BrandZ 全球品牌价值100强》的名单,名单里面出现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牛气冲天的国内外品牌。有位做企业的朋友看到后发了句感慨:“要是我能有这些企业的九牛一毛就满足了”,艳羡中又有点失落。我于是回了一句:“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做企业的,有大有小,尤其是创业企业很多,有时,他们会咨询一些品牌、营销上的问题,接触多了发现,虽然很小,但是每个创业者的迫切的渴望长大的心却是一致的,正应了袁枚的一首诗:


没钱没资源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做品牌:培育自带区隔的品牌之根

袁枚的这首诗讲的苔虽然是很不起眼的植物,甚至连植物赖以光合作用的太阳也照射不到它,但是,这却阻碍不了苔借助自己的生命力来完成生长,繁衍!这像极了今天众多的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先天资源缺乏,惟能拿出手的恐怕就是敢做敢想的勇气了,因为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以我对这些创业者的心情是感同身受的,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做新品牌小品牌的一些技巧心得?希望能为广大小微创业者们的事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众所周知,做品牌就是一种投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才可能成功。而小品牌新品牌往往没有过多的资金支撑,因此,必须学会使巧劲。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品牌的造就有时只要一掷千金的在主流媒体上打广告就可以了。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它打破了将原来主流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消费者直接面对品牌,只要你有特色,有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的价值,那么,你即便不花多少推广费用,就可能吸引到消费者了。

小品牌新品牌第一步就是先要塑造出真实、丰满、有内涵、外形统一的自我形象了,即搭建出品牌内涵体系和品牌形象体系。据我观察,很多创业者将做品牌等同于做VI,以为做一个有设计感的LOGO和包装,在加几帧海报就可以塑造一个品牌了。这样做下去的结果就是——做不下去!因为,这就像一个造型美丽的塑料花,没有生命力,无法成长,也打动不了消费者,更滋养不了自己!一个真正有内涵的品牌,它自己是可以滋养自己的,就像苔一样,即便没有阳光的哺育,依然可以自行繁衍。

所以,与其把有限的钱花在设计上,不如在品牌内涵上下点功夫,如果能找到品牌的真正内涵,你就为你的品牌找到了根,最起码你的品牌有了生命力。一个身材比例黄金分割的塑料模特和一位衣着朴实活生生的姑娘,哪个更能让人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呢?

品牌的根是直觉的传递而非逻辑的推理,品牌的根自带隔离和定位的效果,虽然品牌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前期花成本找出品牌的根,后面的品牌形象体系、品牌定位体系以及品牌传播体系等等会省事很多。

在这里我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品牌——农夫山泉初入市的例子,学习成熟的品牌我们不能看它现在怎么做,而是要看它最初是怎么做。农夫山泉上市之初,当时的瓶装水市场基本被两大品牌霸场:乐百氏和娃哈哈,乐百氏主打技术品质牌——27层净化;娃哈哈主打音乐偶像牌,请来男神王力宏(关于农夫山泉我以前有专门撰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公众号“品牌培育”里《你把广告打遍都没用,因为你的品牌没有“尖”》),两大品牌长期在主流媒体上坚持高频率露脸,在那个花大钱砸品牌的年代这几乎就是不给新来者活路。

农夫山泉从这个几近固化的市场上看到了取胜的一线希望,找出了品牌的根——天然水,自带区隔(乐百氏与娃哈哈都是纯净水),这个根扎的很深,触及到了水这个品类的本质。水,本质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一切生命的诞生都需要大自然的水滋养,所以农夫山泉“天然水”这个品牌的根一旦打出,只需要持续的坚持,做好渠道,让消费者看得见,想买的时候买得到就可以,农夫山泉上市时并没有在主流媒体上进行广告轰炸就轻松的俘虏了消费者的心,一举坐上瓶装水的头把交椅。

品牌的根是可以直观的传递给消费者的,它超越一切的传播手段,直抵消费者心灵,这个根扎的越深,力量越大,如果将这个根触及到产品的品类,那么,这个品牌就具备了成为这个品类王者的潜力,即便是新生儿,也如同王子一般,须发皆白的臣子见了也得俯首。

没钱没资源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做品牌:培育自带区隔的品牌之根

品牌的根可以真的客户的心智

有些很务实的创业者,往往会认为品牌内涵、文化啊这些很虚,每每碰到这样的创业者,我都很无语:正是这些很“虚”东西,它可能将你颠覆了都不自知啊!

技术上的优势是很难保持住的,而心智上的概念才不可被超越,尤其在这个万物互联的微粒时代!

品牌的根具备如此大的力量,那么在提炼这个品牌之根时有没有一些规律可循?

楚天盛策划机构通过观察及参与几十家企业/品牌成长,独创出的“品牌生命力系统培育”体系,楚天盛认为:品牌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土壤层、种子层、培育层、生长层及成果层,要培育好品牌的根,必须要做好两个前提工作:

没钱没资源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做品牌:培育自带区隔的品牌之根

一、改良土壤层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品牌生长的土壤层,这里包括企业的内外环境,而着力点主要在企业的内环境,即创业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约定成形的规则。

企业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有良有劣,再优质的种子,放它到不合适的盐碱地里,能否发芽都成问题。而很多创业者对于企业文化是很不屑的,认为这些“虚”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总想将精力及财力放在看的见的地方:技术及硬件环境,但当投入大的精力财力升级了技术、建立了生产线时,发现这些甚至与同类企业相比都算不上是优势,在进行市场试水时,发现很难推动品牌的成长,这个时候,再花大力气寻找病根在哪里?即便有勇气承认真实的病因,也要花费更大的力量进行调整治疗。

二、培育种子层

通常,优良的种子一般都是通过嫁接完成基因的改良,因此,通过专业的操作,是可以完成品牌优良种子的培育。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创业者的发心:所谓因地不真,果遭曲迂。创业者必须真诚面对自己做事业真实的动机是什么:赚钱?赚名?面子?事业?还是有更远大更高尚的梦想?找出最真实的驱动你做这件事的动机。发心,是品牌种子的天资禀赋,发心深远广大,种子的蕴含的能量就越大,关键在于真实!真才可以成果实,当创业者在面对自己最初的真实的发心时,会自然向上升级,这一步,是创业者的心灵修炼的第一步,也是品牌的缘起。

2、品类文化:即你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这个品类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我接触过一些做比较小众行业的创业者,因为其产品的功用不被社会大众所周知,却因为惧怕自己是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肯进行丝毫的文化深挖及普及,生怕一不小心自己成为栽树的前人,便宜了同行乘凉。其实,创业者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刀刃上,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但万不可因噎废食,你完全可以深挖你的品类文化,从中筛选出本质的元素,作为你的品牌DNA,农夫山泉的案例告诉我们,当一个品牌的根能够抵达到这个品类的本质时,这个品牌就是这个品类未来的王者!


没钱没资源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做品牌:培育自带区隔的品牌之根

虽然,培育出优质的品牌之根是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牢记: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所提供的理论及方法是帮助资源比较紧缺的新品牌培育者抓住关键点,赋予了新品牌生命力,就像一块石头和一颗种子,给予共同的阳光雨露,石头永远都不会发芽,而种子,即便沉睡百年,一旦条件充足,就有机会发芽成长,因为,种子蕴含着相信自己能够发芽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