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風波仍在發酵。
4月11日,黑石集團創始人、CEO蘇世民參加線上對話時被問到如何看待虛假數據報告帶來的信譽危機時說:“企業估值都會有波動,但它背後的模式才是關鍵。”可謂一語中的。
此時,因自曝財務造假,在美國上市的瑞幸咖啡或面臨鉅額賠償和退市的“滅頂之災”,其商業模式走向盈利的希望正在破滅。4月10日,瑞幸咖啡的停牌狀態由“待發布新聞”變為“要求其發佈更多信息”。在沒有達到納斯達克的要求之前,瑞幸咖啡的交易將繼續暫停,下一步還面臨SEC的嚴厲追責。有律師估計,遭遇集體訴訟的瑞幸咖啡可能面臨總計超過百億美元的鉅額賠償。而目前,瑞幸咖啡市值僅為11.05億美元,略高於公司2018年A輪融資後的估值。實際上,一級市場投資瑞幸咖啡的大部分股權投資機構仍重倉持股,只是大賺特賺的明星項目一夜之間面臨歸零的風險。
瑞幸咖啡開局看起來很“美”:創始人是連續創業者、項目創始團隊成員間合作多年,堪稱“華麗團隊”;市場飽和度低+增長空間大,宣稱會出現下一個風口的“藍海”;相識近十年的資本團隊一拍即合,連續融資,強力加持。不過,儘管頂著“中國星巴克”的光環,但瑞幸模式靠補貼圈用戶、“燒錢”擴張一直飽受爭議;儘管瑞幸咖啡把自己包裝為“以技術為核心的顛覆性的新零售模式”,但始終繞不開消費連鎖經營的本質;儘管在資本扶持下創下最快“閃電”上市紀錄,但瑞幸咖啡無法迴避如何實現盈利、如何創造可持續發展價值的問題。
此前就有人預言“瑞幸咖啡就是下一個ofo”——“燒錢”過猛必然把自己燒死。在流量紅利逐漸見頂的今天,依然用“燒錢”的方式去獲取流量,瑞幸咖啡需要不斷增加咖啡的銷量和用戶,來證明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只能用更大的折扣來吸引更多用戶。這其實與ofo等玩法一樣,即不停投放、補貼、圈用戶、擴市場、逼對手……總之,持續瘋狂“燒錢”,在資本的助力和裹挾下一路狂奔。但融資並不是永久的,補貼也不是。當攤子越鋪越大,再也不能隨心所欲“燒錢”之時,依靠極度低價吸引過來的價格敏感性流量很有可能如鳥獸散。當根基不穩時,又想繼續獲得資本“輸血”,造假往往就成了無奈之選。就像瑞幸咖啡所謂的盈利改善,其實只是鋌而走險的財務造假一樣。
瑞幸咖啡的窘境再次表明,純粹依靠資本融資“燒錢”,靠編故事圈錢圈地,而沒有腳踏實地的經營、價值創造和持續的盈利模式,所謂美好未來終將是空中樓閣。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閱讀更多 金融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