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剛完成了1.5億美元B+輪融資的瑞幸咖啡,本週繼續新的大動作。

當地時間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網站顯示,瑞幸咖啡提交IPO申請,以LK為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尋求上市機會,至多融資1億美元,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海通國際為承銷商。

咖啡圈“獨角獸”的成長史

說到瑞幸咖啡,它簡直就是咖啡圈的一級流量選手。它的一舉一動都頗受大家的關注。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首席運營官)錢治亞創建。錢治亞的背後,還有前東家老闆陸正耀的支持。

說白了,這個咖啡公司的高層都不是出身專業的食品或飲品行業,他們擁有更豐富的運營和資本的背景。瑞幸咖啡可能在最開始已經被定義成一場資本的遊戲。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2018年的瑞幸拿了投資人這麼多錢,那它又做出了那些成績呢?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但是,漂亮的門店數據和用戶數據的背後真相是——2018年的瑞幸淨虧損了16.19億。約合,每天燒掉了440萬元。

2019年,瑞幸繼續“燒錢營銷”。

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的用戶數突破額1687萬,門店數量為2370家。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盈利4.8億元。

你以為瑞幸終於盈利了嗎?不,它沒有。

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仍支出了10億元在成本、市場、營銷等方面,4.8億的盈利根本挽救不了什麼。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仍舊虧損了5.51億元。加上之前的虧損,瑞幸已經累計虧損超過22億元。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4月18日,瑞幸迎來了自己的“救命稻草”——瑞幸再次融資1.5億美元,解決了燃眉之急。

現在,瑞幸唯一可以慶幸的一點是: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運營效率的不斷提升,其淨虧損率呈現收窄趨勢,獲客成本與營銷費用也在逐漸降低。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但是,短期內瑞幸咖啡想真正獲得盈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瑞幸咖啡的對手真的是星巴克嗎?

憑藉強大的資金背景和快速擴張的能力,這位咖啡圈“獨角獸”早已放出狠話。2019年1月3日,瑞幸咖啡CEO錢治亞在2019戰略溝通會表示“2019年將新增門店2500家,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屆時瑞幸將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每一次瑞幸的高調出場,總會把星巴克帶上熱搜。瑞幸咖啡始終把星巴克視作“最大的敵人”。趕上並超越這位咖啡圈的老大,似乎已經成為瑞幸的標籤與使命。

1971年出生的星巴克(Starbuck)是世界領先的特種咖啡的零售商。旗下零售產品包括30多款全球頂級的咖啡豆、手工製作的濃縮咖啡、多款咖啡冷熱飲料、新鮮美味的各式糕點食品以及豐富多樣的咖啡周邊產品。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目前,星巴克在中國15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600家門店。

瑞幸咖啡從出現始,就以星巴克作為自己追趕的對象。

但是,瑞幸咖啡的對手真的是星巴克嗎?可能真的不是。

先來對比一下兩家的價格。

瑞幸咖啡一直在對用戶做各種補貼活動——“新用戶首杯免費”“買二增一”“買三贈五”等活動常年都在進行,3折,5折,5.8折,6.8折等優惠券也會不定時的發放到用戶手中。除了這些,瑞幸最近還推出了“每週滿7件,瓜分500萬”的活動。這樣算下來的話,一杯瑞幸咖啡的價格大約在14-18元。

和瑞幸相比,星巴克的優惠活動少之又少。星巴克一杯咖啡或飲品的價格基本上在28-45元之間,基本上是瑞幸咖啡的兩倍。

價格直接決定了兩個品牌吸引的用戶不同。在味道相差不多的前提下,能用14塊買到一杯瑞幸咖啡的人應該不願意花將近3倍的價格在星巴克的飲品上吧?一個走廉價親民路線,一個走高端品質路線,這倆還真不是對手。

再說消費場景。

瑞幸咖啡主要以pick-up門店為主。這些門店面積狹小,基本沒有座椅、雜誌等,對用戶來說,在店用餐基本上沒什麼體驗可言。瑞幸咖啡主打的是方便與快捷。用戶可以隨時隨處買到產品或者可以點外賣迅速送到才是更重要。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星巴克在門店選擇方面更注重用戶在店消費的體驗。一般星巴克的門店面積較大,有充足的舒適的桌椅、最新的雜誌、多種充電設備等,用戶甚至可以在星巴克工作、學習、與客戶見面等,這無形之中延長了用戶在店的時長,舒適便捷的體驗也為星巴克留下了一大批忠實的用戶,“咖啡+社交”的概念深入人心。2017年,星巴克開始打造更高端的臻選旗艦店,目標指向了更高端的咖啡用戶。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瑞幸畢竟還處於生長期,積極的進行門店和用戶數量的擴張是它必須的選擇,而星巴克作為一個成熟的咖啡品牌除了要花精力在門店擴展和產品開發上,它還肩負了咖啡文化的傳播的職責。一個重數量,一個重質量,嗯,明顯是兩個路子的。

再來對比一下兩家的咖啡。

咖啡店嘛,當然咖啡首先得做好。兩家品牌的咖啡種類基本相似,都有美式、拿鐵、卡布奇諾、焦糖瑪奇朵、摩卡等基本款,同時它們各自也有創新飲品。在原材料方面,星巴克和瑞幸都選了比較常見的阿拉卡比豆,畢竟全球70%的咖啡豆都來自阿拉比卡。至於牛奶,瑞幸選擇了澳亞牧場純牛奶,而星巴克則選擇了發喜、安佳、衛崗牛奶。

除了原材料,咖啡機的選擇也很重要。瑞幸選擇了全自動咖啡機,而星巴克既有全自動咖啡機也有半自動咖啡機。半自動咖啡機對咖啡師來說更有發揮的空間,因此,星巴克的咖啡種類更多一些。

最後說說周邊產品。

除了咖啡和飲品,瑞幸還推出了各種輕食(如沙拉、麵包、蛋糕、三明治、蔬菜卷等)與小食(如堅果、餅乾、巧克力等)等,但是基本上沒有其他周邊產品。

瑞幸有的這些輕食與小食,星巴克也有。除此之外,星巴克還有一些周邊產品,如各式各樣的杯子、文具、生活用品等等,這些產品為星巴克的咖啡文化和理念的宣傳也做了不少貢獻。(PS.前段時間爆火的貓爪杯,大家應該還沒有忘記叭~)


“燒錢”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對手


明顯,目前,瑞幸除了做好現有的食品和飲品,應該沒有精力做其他意義更重大的事情。

綜上來看,瑞幸和星巴克走的根本不是一個套路啊!為啥瑞幸總喜歡帶星巴克一起出場?

瑞幸到底啥時候能盈利?

先不說啥時候能追上星巴克,瑞幸還是先想想怎麼盈利吧。

目前,關於以後瑞幸如何盈利這個問題,坊間流傳著兩個觀點。

有一個觀點表示,瑞幸現在用這種虧損模式主要是為了擴大品牌效應,當品牌足夠知名,其產品銷售的數量足夠大的時候,對原材料等採購數量會更大,這樣獲客成本或者經營成本會逐漸降低,長期下去,瑞幸可能會有盈利的可能。

還有一種觀點表示,瑞幸現在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模式是主要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渠道,也就是瑞幸咖啡的APP。當渠道逐漸成熟之後,可以擴大售賣產品的種類和領域,這樣下去,未來似乎也有可以盈利的可能。

但是仔細想想,這兩種觀點似乎都有點問題。

廉價咖啡、外賣咖啡是很有市場,但是要靠這樣的單一業務線養活一整家公司,似乎還是有點問題的。如果說瑞幸想靠廉價咖啡這一噱頭擁有這個市場,這很難,畢竟街頭巷尾的便利店更有做廉價咖啡的優勢——遍佈城市各個角落的成熟門店、充足專業的服務人員、更強大的品牌效應……瑞幸想出頭,還需要繼續努力。

關於培養渠道為了以後賣更多的產品的這種觀點就更離譜了。現在,瑞幸的外賣業務主要是和順豐合作,順豐自己也曾想發展自己的生鮮,電商業務,但始終沒什麼起色。或許再過段時間,我們知道的瑞幸就不止咖啡這麼簡單了吧?可能還會出現“瑞幸水果”或者“瑞幸海鮮”?

另外,不考慮人力成本的話,瑞幸想走外賣這條路確實是可以走通的。但是瑞幸主要根植於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人力成本高不說,還過於依賴物流與交通,這樣的經營模式是很難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畢竟,傳統的食品企業都是從人力、運輸成本較低的小城市發家的,在大城市打拼的瑞幸想盈利,道阻且難。


(圖片與相關數據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