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小兒病毒性腦炎併發半身不遂症驗案

王某,女,8歲,1984年2月11日診,患兒家長代訴:患兒於1983年12月中旬發病,初始發燒、頭痛、牙痛、經治療症狀好轉,次日頭痛加重,相繼出現肢體痙攣,口眼歪斜。呈陣性發作,約1—3分鐘即止,遺有左側上肢活動困難、神志不清、語言障礙等並不停的用手叩擊頭部,夜間哭鬧很難入睡即住地區醫院診治。實驗室檢查:腦脊液清晰、透明,其它項目均在正常範圍內。臨時診為“病毒性腦炎”,治療20餘日,無明顯效果。於1984年元月25日轉省某醫院檢查,腦電圖報告:兩半球略對稱,右半球有0.5至1.5低幅慢波,右中央電壓低平,提示該區受損害。腦脊液:清晰。鏡檢:白血球8/mm2,蛋白定性(一)、蛋白定量12mg%,氯化物780mg%,葡萄糖50mg%,治療20余天,症狀有所改善,神志稍清,但口眼仍歪斜,語言不靈,會喊哥、媽,単詞但聲音低微,左側上下肢癱瘓,並不自主的強笑,夜間易哭鬧,而來我院求治。

刻診:脈沉細數,舌質紅、苔薄白。檢查: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口眼向右側歪斜,左側瞳孔較大,反射遲鈍,左上肢稍能活動,左手指不能伸屈,左下肢活動受限,但右手握力較差,右下肢伸屈功能尚可,巴氏徵右(+)左(+)食慾尚可,大小便正常,心肺(—)、腹軟肝脾未觸及。化驗血,無異常改變,測體溫37.3℃。

辨症:此乃熱邪傷陰,肝風挾痰上擾,蒙閉清竅,瘀阻腦絡,血行不暢,筋脈失養而致側肢運動功能障礙。診為小兒腦中風症(病毒性腦炎)。

治則:宜清熱解毒活瘀,滌痰開竅醒腦。

郭俊田醫案:小兒病毒性腦炎併發半身不遂症驗案


處方:安宮牛黃丸,每次半丸,日服兩次。

針刺:顏面:鉆竹、頰車、迎香、耳門等穴。上肢:天府、雲門、曲池、合谷,下肢:環跳、風市、陽凌泉,三陰交,三陽交等穴交替針刺。

西藥:氯黴素每次口服0.25克,6小時服一次,強的松每次口服5mg,6小時服一次。

2月19日複診:上藥連用9天,症狀明顯改善,左下肢能屈伸,左上肢稍能伸展和抬起,精神神志,語言均有好轉,可自述頭痛,但發音低微,夜間哭鬧次數減少,測體溫36℃,停用氯黴素,強的松,繼服安宮牛黃丸,加服中藥以養陰清熱,活瘀醒腦開竅。

處方:當歸6克,赤芍9克,麥冬12克,阿膠12克,天竺黃10克,生地黃10克,膽星6克,五味子6克,節菖蒲6克,水煎服一日三次早中晚各服一次。

2月27日複診:上藥連服6劑,精神好,神志清,語言自如,發音清晰,患側上肢活動尚好,下肢行走呈跛形,步態不穩,前額仍有陣發性疼痛,有時出汗,治療同原方加甘葛15克,烏蛇10克,石斛15克,水煎日服3次,早中晚各服一次。

3月27日診:上藥服15劑後,精神好,能回憶往事,患者上下肢活動自如,行走有輕度跛形,左手能握而無力,左手母指向下彎屈強硬,餘四指活動良好,治療仍以上方繼服6劑。

4月5日複診:上藥繼服6劑後,複查腦電圖,報告無異常改變,患側肢體活動良好,走路稍有跛形,患側母指能活動而能握,但握力稍差,效不更方,繼服10劑帶藥出院療養以鞏固療效。一年後信訪無復發,一切良好。

按:此兩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側肢運動障礙和發音困難等,其病變在腦,故稱為“小兒腦中風”症。小兒為稚陽之體,氣血未充,肌體脆弱,風邪疫毒和痰溼之邪易於侵襲,或小兒先天不足,或後天營養不良,體質較差,亦易發感染而患此症,從宏觀所見的症狀是側肢運動障礙等,其微觀是病邪疫毒導致的腦血管炎變或充血。使部分腦血管和腦實質受害,造成缺血、缺氧,致使神經功能失調則發生側肢運動功能障礙,發音困難失語等。此症很少有人報導,唯有清代王清任著《醫林改錯》一書中論及此症:“小兒亦也有半身不遂,小兒自週歲至童年皆有。突患此症者少,多半由傷寒、瘟疫、痘疹病後漸漸手足不動,甚至手足筋攣等------。” 王清任對此症的症狀和傳染源均有較深切的認識。(傷寒(發燒)、瘟疫、痘疹皆由病毒而致。)

笫一例口服安腦牛黃片以清熱解毒醒腦開竅,西藥氯黴素等以清熱抗病毒。後期病情穩定紿於大活絡丸以養肝腎,舒筋活絡,化痰溼,祛瘀滯。使抑制的神經達到興奮,使患側上下肢功能恢復正常。第二例患者屬(病毒性腦炎)其病変在於腦組織炎變;治療以安宮牛黃丸(含有麝香、犀角、鬱金等)以清熱解毒醒腦開竅為主,配以中藥煎服以活瘀清熱滋陰化痰醒腦開竅效果顯著,同時配合氯黴素強的松以增強消炎抗病毒之力。兩例患者均配合針刺以達通經活絡之力,其療效迅速。,初期治療,宜清心火,平肝息風,醒腦開竅,疏風通絡,後期宜滋陰養肝,益氣通絡,從而使病側肢體從抑制得到興奮而達恢復正常。

小兒腦中風症,即不同於小兒癲癇和小兒驚風,又別於小兒灰質炎和乙型腦炎。因小兒病情單純,同時又少七情傷害。只要即時發現即時治療,病情易於康復,預後良好。如失去治療信心,中途停藥,會給患兒帶來終身殘廢。


郭俊田醫案:小兒病毒性腦炎併發半身不遂症驗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