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詳解

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詳解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

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詳解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 。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 。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詳解

  • 名稱
  • 三大戰役
  • 地點
  • 中國東北、華北、華東
  • 時間
  •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
  • 參戰方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民國國軍
  • 結果
  • 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
  • 傷亡情況
  • 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154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
  • 毛澤東,蔣介石
  • 東北
  • 林彪、劉亞樓、羅榮桓
  • 淮海地區
  • 陳毅、粟裕、劉伯承、鄧小平
  • 華北
  • 聶榮臻、林彪、劉亞樓
  • 戰役名稱
  •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詳解

指揮三大戰役的統帥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兼總司令朱德,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周恩來),國民黨方面是在南京的國防部(部長何應欽)和參謀本部(總長顧祝同),由於解放戰爭時期取消了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軍委會,蔣介石以總統名義親自指揮國防部和參謀本部,甚至多次乘機到東北、華北前線指揮,但沒有到淮海前線指揮。國民政府在前線指揮的將領是: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另外杜聿明作為前敵總指揮負責了東北國軍的撤退和徐州戰場的現地指揮(劉峙的指揮部撤退到蚌埠)。

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詳解

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負責遼瀋戰役,東北軍區提供支援;

華東野戰軍饒漱石,陳毅、粟裕、譚震林和中原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負責淮海戰役,華東、中原軍區提供支援;

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和華北野戰軍聶榮臻負責平津戰役,華北軍區和東北軍區提供支援。各軍區系統主要提供的是軍區地方武裝和後勤支援。

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詳解

三大戰役分敘請看下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