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無為而治",功夫還在細節上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最近"躺贏父母"上了熱搜榜,也引起了閨蜜群裡媽媽們的熱烈討論。閨蜜小眉說:"我現在算是明白了,孩子真的是越管越皮,而且會反彈,我家兒子讓貼身管了兩個月,我剛一上班在家裡就無法無天了,一點自制力也沒有,真不如躺贏,不管不問!"

另外一位媽媽提出了質疑"現在這個競爭環境,佛繫帶娃真的能贏嗎?"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其實在我身邊,真的有兩位這樣"躺贏"的父母,不知道你發現這樣的事情了嗎?以前大家更多在感慨"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自覺,卻忽略了父母教育上的智慧,今天我就借用兩位媽媽的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她們的"神操作"。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故事一:懶媽媽帶出"獨立娃"

朋友的兒子今年7歲了,第一次見面只覺得是一個很調皮的小男孩。我們一起徒步的十五天裡,我才見識了什麼叫作真正的"獨立":

  • 自己搭帳篷;
  • 每天十幾公里自己走下來;
  • 給媽媽取水;
  • 出發時自己打包行李,準備路上用品(還包括給當地小朋友的禮物)。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和朋友聊天時問她:怎麼能把孩子養得這麼優秀獨立?朋友說:"優秀不敢當,獨立的原因,可能是我作為媽媽太懶了。"

原來,朋友上研究生時懷孕,生完娃就開始準備考博士,不但學習任務繁重,還要給導師打工順便帶孩子。夫妻兩個在異國他鄉,又沒有老人協助。起初只能藉助各種現代手段照顧寶寶,等孩子大一點了,就開始培養他自己管理自己了。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朋友回憶,孩子剛剛會走路,她就開始"使喚"他去給自己拿報紙、拿餅乾。還沒有水池高,就踩著凳子幫媽媽洗菜。姥姥來探親時,看到外孫在院子裡拿著鏟子"除草",還斥責過他們兩口子"虐待"孩子。

但結果卻是,別的家長還在為了孩子去幼兒園會哭煩惱時,兒子已經在自己清點要帶去的物品,還一臉寵溺的囑咐她:"我不在家,你別忘了關冰箱門。"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故事二:"除了學習,他們什麼都管!"

先生的一位朋友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有一次我們聊到孩子教育的問題。我向他感嘆:現在想要輔導好孩子,家長自己都得成半個專家。如果想讓孩子像你這樣出類拔萃,估計家長得花一半精力來應對吧!

沒想到他卻說:"我爸媽恰恰相反,除了學習什麼都管。"學霸會有這種家長?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他說,比如自己在家複習,爸爸會過來屢次提醒:"該運動啦,你看你身材都走樣了!"。

再比如自己第一次考試失敗後,別的家長都會積極的想辦法如何複習,他的爸媽卻拉著他去塞爾維亞度假;他有段時間被失眠困擾,媽媽第一時間就發現了他的頹喪,帶他出去散步開導他。

朋友回想,說來也奇怪,他們越是不管我,我越是對自己要求高,後來都有點偏執了。別人在父母面前誇我懂事兒,他們兩個還說:學生不就是該自己搞定學習的事兒嗎?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躺贏父母的智慧,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上文中的兩組家長,在我們看來是"無為而治"的典範,疏於照顧孩子卻得到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娃,不管學習卻養出了學霸。然而,如果仔細分析他們的養育策略,我們不難發現:躺贏的父母絕對不僅僅是"無為"而已,他們的教育智慧,都用在了那些被我們忽略,卻非常關鍵的細節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1、 關注孩子的習慣養成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告訴他們挺胸抬頭離桌子一拳,飯前便後洗手飯後刷牙。所以幫孩子將這些內化為行為習慣顯得更加重要,爸媽的關注點應該在這裡。然而有些爸媽總是會糾結於一時的狀況。比如那位"懶媽媽"雖然總是在孩子生活上偷懶,讓他自己睡覺自己洗澡,但是每天早上都會雷打不動的帶娃跑步,在她眼裡建立運動習慣對孩子更加重要。

2、 重視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拿著不理想的成績單回家,我們大多會質問孩子:"你怎麼搞砸了?""你看你,讓你不好好學習!""以後每天晚上給我學習三小時!"但是聰明的爸媽,會更關注孩子面對失敗時的情緒和態度,並且引導他自己找到問題,激發孩子的自驅力,這樣才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3、 對孩子"多聽少說"

"教育"孩子,並不代表要一直不斷地向他灌輸理念。我曾經在送娃上學的路上,遇到過一對母女,相伴而行的十幾分鍾裡,媽媽嘴不停地跟女兒講著在學校應該如何認真聽講,作業筆記怎麼記,如果不會怎麼標記。我心裡想:"為什麼你就不能聽女兒說說呢?"

作為家長,我們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覺得自己磨破了嘴操碎了心,但孩子卻根本聽不進去。在我看來,家長忘了聽孩子怎麼說,才讓教育成了"單向溝通",自然沒有效果。

如果能好好聽孩子說出心聲,多問幾句:你怎麼想?你打算怎麼辦?或許就能獲得"一句頂一萬句"的效果。

爸媽放手孩子優秀?躺贏父母並非

4、 不如授人以漁

曾經有一位老師說,當代家長輔導作業一般有兩種,一種只盯進度,一種只盯狀態。盯進度的家長一會兒推門進來問:"語文寫完了沒?"盯狀態的家長則貼身放手,孩子一有異動,就馬上說:"寫作業,別走神兒!"。

老師問:"你們當了十幾年學生,就不能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傳授點給孩子嗎?"我們每晚耗費好幾個小時,或許真的不如和孩子好好溝通,媽媽當年是這樣做的,你可以試試,或者用爸爸的方法再試試。輔導孩子學習,我們應該是"導遊",卻莫名其妙成了"監工"。

凌晨媽媽有話說:

與其說"躺贏"是一種父母偷懶的方法,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教養思路。幫助我們化繁為簡,找出那些在孩子成長中,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地方。讓我們共勉,做"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父母吧!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