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壺與花盆,看紫砂與植物的不解之緣

他是泥遇水火或金砂為器,裝物載道,品茶茗器,香馨醉世,禪茶為道為友,為伴為侶;

他是泥遇水、火、木成金石為器,載木草養心。又一次重生迴歸與大自然再一次相擁相融。

紫砂與茗茶的文化默契

從茶壺與花盆,看紫砂與植物的不解之緣

2019北京世園會特許產品 紫泥春華博物館“桃園三傑”紫砂壺

紫砂與茗茶,是一種達於信仰的文化默契。

唐代以前,茶器與食器不分。直到唐代末年才出現了泡茶最理想的茶器——紫砂壺。到了宋代,紫砂壺已在文人中廣為使用,大詩人歐陽修曾詩云:“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情。”詩中的“紫甌”即紫砂壺。


從茶壺與花盆,看紫砂與植物的不解之緣

2019北京世園會特許產品 紫泥春華博物館“山清水秀”紫砂壺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李漁在《雜說》中曾寫到,“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對宜興紫砂壺推崇有加。而“砂”之精妙,首先就在於其透氣性好。明代文人文震亨,舞文弄墨之餘,還擅長園林設計,在他的代表作《長物志》曾這樣評價到,“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認為用紫砂壺沏出的茶湯醇郁清馨,清冽怡人。

可見,紫砂與茶的融合,自有一份姻緣在其中。不同的紫砂與不同的茗茶,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溫度、合適的水的作用下,便會結合出獨特而曼妙的口感。

紫砂與草木的惺惺相惜



從茶壺與花盆,看紫砂與植物的不解之緣

2019北京世園會特許產品 紫泥春華博物館一顆印紫砂花盆


紫砂與草木,是一種始於根脈的惺惺相惜。

但凡愛養草木之人,必會與花盆結緣。在所有的花盆中,紫砂花盆具備吸溼性好,透氣性強等長處,可使草木長久維持繁密茂盛。

舊時的文人,室內一年四季的花木清供不同,春日種蘭,夏天種夜合或黃萱,秋天種菊,冬天種水仙或美人蕉,如此方才“入格”。以紫砂盆種草木,作為廳堂書齋的清供,是風雅文人們寄寓生活情趣的一種方式。


從茶壺與花盆,看紫砂與植物的不解之緣

2019北京世園會特許產品 紫泥春華博物館圓束口長方紫砂花盆

尤其是到了清代,隨著紫砂工藝的進一步發展,誕生了一大批紫砂製作名家,玩賞盆栽也盛極一時。巧手的宜興紫砂匠人還使用刻花、劃花、泥繪、堆花、點彩、鐫刻等修飾手法,融詩、書、畫於一體,使園藝造型趨於典雅華貴,讓紫砂花盆成為盆景花木室內陳列和培植的首選器物。

關於紫砂與植物的不解之緣,今天就先跟您講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