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勿花冤枉钱:从被坑十多万元医药费悟出的择医新“技巧”

缺德折磨人,庸医害死人,择医当谨慎。

当今医院、诊所林林总总,良莠不一,“坑人”之事时有发生。学会“择院就医”也是“学问”。如果选对了医院和专业大夫,那么找准病杜的机率就大,治疗的风险就小,病痛消失的就快,康复的时间就短。否则,不仅贻误治疗时机,也会使患者倍受病痛折磨,并付出高昂代价。

看病勿花冤枉钱:从被坑十多万元医药费悟出的择医新“技巧”


那么,如何选择治愈率高的医院和医生呢?就让我从身边发生真实故事中来揭晓答案吧。

1⃣️

一次,甲先生连续几日疲劳驾驶回来,颈椎突然出毛病了。脖子僵硬,背肌生疼,腿脚发麻。

在一家省级“三甲”医院检查后,神经外科医生说,病毒疱疹,这些药吃上两、三个疗程应该沒问题。甲先生遵照医嘱用药治疗。

七、八天后,康复迹象没有出现,病情反而更重了。每日,患者“望药兴叹”,坐立不安。甲说,疼啊,切肤之痛。

曾在一家就过医的友人,向甲推荐了另一家“二甲”中医院。理疗科中医对着x片说,颈椎五、六节椎节间隙小,肌肉组织钙化明显,神经出现压迫症状。

电针、拔灌、牵引…轮流上阵,一、二个疗程,甲先生的症状减轻了许多,直至痊愈。


看病勿花冤枉钱:从被坑十多万元医药费悟出的择医新“技巧”​​

甲先生一比较,在“二甲”中医院只花了不到三百元,而在“三甲”医院,上干元医药费只打了个“水漂”。

俗话说,同病相怜,久病成医。就诊前 ,应多方了解、咨询同症患者的治疗状况,再依据个人症状,选择专业水准高的医院就医。切勿生病乱投医,或轻信广告误导。

2⃣️

现在,许多人就医总信俸“三甲”、“专家”、“名医”。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凡事应相对而论。医院再大,也不能包治百病;医术高明,那得分专长、看医德。

有位乙患者去一家著名省级三甲医院做胃镜,苦不堪言。

掛号、预约、缴费、排队、诊断,医院人流如织。仅排队等侯就耗费二个多小时,等到上午11时医生还没到岗。

当患者检查时,专家居然边接电话边检查,乙患者痛楚异常、度日如年、有口难言…

看病勿花冤枉钱:从被坑十多万元医药费悟出的择医新“技巧”​​

3⃣️

医德不高,难患者;医术低劣,损病人。有一位老人丙在异地做过食道癌胸外术,十几年过去后,有段时间一直喊胸闷、胸疼,人渐消瘦,夜不能寐。

几年中,老人丙在当地有名“三甲"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多次,疼痛依然如故。主治医生诊断结论是癌症复发。止痛针、抗癌药、营养液等治疗手段轮番上阵,但效果甚微。


看病勿花冤枉钱:从被坑十多万元医药费悟出的择医新“技巧”

有一年,老人丙前后连续住院三次,病痛仍不见好转。究竟原因何在?患者家属对医生的结论产生怀疑。医生难以自圆其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当丙患者转到一家普通省立医院检查时,医生排除了癌症结论,确诊为老年抑郁症、神经性疼痛。


两周的治疗,基本就化解了老人多年痛苦,使患者步入康复之路。

误诊,不仅白白花费了老人十多万元积蓄,而且使患者饱偿了多年病痛折磨和不必要的家庭付出。

“山不在高,有仙则呜”。看病也一样,选择医院不能图“高大上”,不要轻信医院所谓“等级”、“专家”、“名气”,而应着眼其相关科室医生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准。

治愈才是硬道理。就医前,可以多征求各方专业人士意见、建议,分析、比较后再做出正确判断。就医时,患者家属要细心观察了解患者病情,主动与医生沟通交流,如果发现异常或庸医应及时转院医治。

4⃣️

患同一类病,去治愈过的医院专科诊治,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

那天,丁突然感觉右胳膊的肩甲、肌肉隐隐生痛。丁习惯性地选择了以前治愈的医院去治疗。

针炙中医问诊、检查后说,受凉了、肌肉炎。

一会儿,十多根银针”长满”在肩膀四周。通电后,丁开始“享受”肌肉有节凑的跳动。

丁说,“第一个灌,拔在了后背。疼啊,象把皮肉装入了吸灌里。”

“又是十几个灌伺候。人象被捆住、动弹不得了。”

“取灌时,医生说,后背的圈全黑了,寒气太重。几个回合下来,胳膊变轻了,肌肉不疼了。”

能治愈,乃“神医”。无论医院大小,名望高低,治愈才是硬道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患者就医看病,要达到“治愈”、“康复”之目的,也应遵循此理,学会“去莠择良"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