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行業市場:縣域城市普及將成為重要著力點

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行業市場:縣域城市普及將成為重要著力點


智慧城市發展明顯向縣域地區普及發展態勢

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飛速更新的信息通訊技術正深刻重塑著交通、醫療、農業、金融、通信、社會治理等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智慧城市發展明顯呈現出從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尤其是向縣域地區普及的發展態勢。

打造智慧城市平臺至關重要

作為一項全面、龐雜、技術性、業務性都很強的社會化系統工程,智慧城市建設對區域內行政管理、社會治理、經濟運行、民生改善和城鄉建設產生著全面深刻的變革和調整。

近日,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舉辦的“2019華為縣域智慧城市峰會暨高青現場會”上,業界人士認為,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縣域智慧城市建設成為重要發力點。其中,智慧城市的平臺建設至關重要,它是支撐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構建數字經濟的“基底”。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淄博市人民政府指導,高青縣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辦。

在會議現場,華為企業BG副總裁魯琦認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首先需要構建一個強大的雲+物聯網+AI的數字底座,形成城市的智能大腦,同時聚合行業夥伴和應用;其次,需要打造一個開放平臺、構建一個雲平臺聚合生態,實現平臺+生態的運作方式,讓智慧城市成為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和催化劑;第三,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實踐,通過運用社會資源,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原工信部副部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楊學山說,建設縣域智慧城市需要有一個以互操作為中心的統一的軟件體系,從而能夠真正實現不間斷協同,讓各個事物能夠共同運轉。同時,也要有一個針對數據收集和使用的邏輯體系,講清楚數據來源、數據所有權,以及誰可以使用這些數據。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建設能力,適應新的管理模式和技術環境。

此外,技術、制度和模式創新,也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必選項”。

“技術要創新、制度要創新、模式要創新。技術創新,是業務人員、管理機構、企業和技術支持力量共同做技術創新,”楊學山說,以互操作為基礎的統一的軟件體系和數據體系,需要技術創新,包括數據也是需要技術創新的。

縣域智慧城市建設將成重要著力點

縣域政府連接城鎮與廣大的鄉村,智慧縣城建設是實現數字中國不可缺少的節點,在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與會嘉賓表示,未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度重點,體現在縣域地區如何利用創新要素完成縣域智慧城市的普及和實踐,縣域地區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是我國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工作。

在智慧城市建設轉型升級之下,我國對智慧城市的投資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參照智慧城市建設的部分典型項目投資規模,以及智慧城市PPP項目金額,對比發現省級核心行政區即省會城市(如武漢地區計劃10年內建成智慧城市總投資達800億元)通常投資額度在100-500億元,地級市(銀江股份簽署智慧觀山湖總投資預計30億元,湖南湘潭智慧城市項目28.57億元)通常投資額度在10-30億元,區縣級(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智慧城市投資2.48億元,福建泉州惠安縣智慧城市項目投資4.9億元)投資額度在1-5億元。

因此,我們按省會、地市級、區縣級三級行政單位分保守、中性、樂觀估算智慧城市的投資規模分別為100億元、300億元、500億元,10億元、30億元、50億元,1億元、3億元、5億元,測算得到智慧城市建設的市場空間在中性條件下為29118億元,而在樂觀條件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空間接近5萬億。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空間測算情況

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行業市場:縣域城市普及將成為重要著力點


東華軟件公司副總裁、東華智慧城市集團COO柴敏指出,隨著建設數字政府、數字中國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智慧城市建設在縣域地區顯露出巨大的需求和廣闊的投資空間。並且,縣域區域希望通過縣域智慧城市的啟動,撬動本地“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新經濟形態的長足發展,藉助數字大潮的東風,推動縣域區域經濟提質增效。

魯琦說,縣域政府連接城鎮與廣大的鄉村,處於城鄉以下的獨特地位和發展節點,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要實現鄉村振興和城鄉統籌發展、建設數字中國,重點工作還是在縣級的行政區。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說,智慧城市是用智慧技術對城市進行重塑和再造,對縣域發展實現優化和重塑,縣域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尊重縣域發展規律

要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等。同時,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提高民生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縣域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是利用技術形成倒逼機制,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治理結構、公共佈局更加合理、優化,用技術來實現縣域的改革發展,促進其不斷智慧升級。

2、智慧城市體系複雜且系統,需要進行統籌規劃和佈局,藍圖應該能夠指導未來5年至10年的發展工作。

3、要有可持續的動力機制和長效模式。只建系統、建平臺、做應用相對容易,而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帶動智慧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增長,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這一過程不是簡單的技術應用,而必須形成可持續的動力機制和長效模式。

單志廣強調,智慧縣域就是要讓每一個生活在縣城裡的人,充分享受科技的福祉和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將每一個人都強行改造成網民,不是將社會的每個系統、每個角落,都生硬地貼上智慧的標籤。智慧應該像空氣和陽光一樣,可以讓人們自由自在、無處不在地享受它帶來的生活品質。

構建智慧城市可運營能力

智慧城市建設不僅對規劃、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對運營、服務的要求也很高。“智慧城市建設應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已成為與會嘉賓的共識,他們認為,智慧城市應按照可運營、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進行建設和發展。

“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的可運營能力,通過運用社會資源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從而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魯琦指出,從城市管理者角度看,新型智慧城市需要以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為導向,比如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等。從發展路徑和節奏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該有長期規劃,又要秉承先易後難、急用先行的思想,切實解決老百姓急需急盼的問題,分階段、分步驟實施,這樣的發展目標對技術網絡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需要智能迭代、智能延展的能力。

高青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智慧高青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崔玉棟指出,“建設全體系、全協同、全鏈接的智慧城市,既不是一般的部門和普通企業,也不是僅僅具有資金和技術就可以實現和完成的。必須發揮政府統籌調度和資源整合能力,推動實現信息技術與區域資源需求的有機銜接與融合。”

崔玉棟指出,按照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以及產城融合的原則,發揮縣域新基建配套和多網融合的優勢,為各方優質資源、優勢力量和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落地應用提供場景、環境。此外,按照縣域各地不同實際情況和需求,為其進行量身定製的個性打造,為縣域地方政府提供智慧城市整體建設、運營,以及雲模塊的落地部署和後端雲服務。

崔玉棟強調,“聚合產業聯盟、運營公司以及各方力量,挖掘釋放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價值力量,藉助數字身份的安全、可靠、可信,引入區塊鏈、人工智能、5G網絡、量子網絡等先進技術應用,推動縣域社會由數字化轉型到數據驅動發展,再到數據智能化和人工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優政、便民、興業,讓政府、企業、市民等各方均享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好處和優勢,在這其中,標準建設的作用不可小覷。

標盟(中國)機構主席黃志偉指出,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進步,標準都必須先行。智慧城市是當今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於城市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我們要發揮標準化的基礎聯通作用,規範智慧城市數據資源的共享方法、機制和路徑,促進智慧城市各類基礎設施協同發展。此外,還要發揮規範統一作用,提升數據資源的質量和效應;要推動標準化創新和引領的帶動作用,探索新型智慧城市成熟發展的路徑和模式。(完)

2017年,企智集團在徐州市睢寧縣建設成立睢谷科技園區並獨立運營,現已成功獲批省級科技孵化器、市級眾創空間、市級服務外包示範基地、市級五一文明崗等榮譽稱號,並已啟動國家級眾創空間的申報工作。

開園1年,睢谷科技園已申請發明專利20餘項,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5家,市雙創項目1家,成功獲得融資企業3家,融資總金額達1500萬元。未來將打造集科技、辦公、研發、教育、醫療、購物、餐飲、休閒、居住為一體的“產-商-住”集群。致力開拓一條新型科技城市綜合運營之路。

2019年初,李集飾品電商產業園(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舉行了隆重的開園揭牌儀式。企智集團運營團隊經過前期調研,園區重點發展制定為飾品設計、銷售、品控等環節,並聯合300餘位飾品經濟人,將李集飾品產業集團化、品牌化。打造飾品“設計—品控—原料—生產—銷售—物流—售後” 為一體的產業生態圈。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官網(經濟參考報——縣域智慧城市建設築牢數字經濟“基底”)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企客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