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喊護士長,喊老尚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行。善待生命,才能收穫精彩人生。”畢業前夕,在師生彼此告別的時刻,學護理專業的尚妍芳深刻地記得,這是老師分別時的最後一句話。

我們不喊護士長,喊老尚

1997年11月,尚妍芳成為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開始,就把這句話銘記於心,在護理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深刻體會到了這24個字的真正含義。

幹一行,愛一行

尚妍芳在護理行業中刻苦專研,認真幹好每一項護理工作。護理工作每天8小時,可是她偏偏早出晚歸,用她的話說,護理工作8小時根本不夠用,儘管各種護理治療都能在這8小時內幹完,但是,護理工作卻不僅僅是打針輸液那麼簡單。

尚妍芳是怎麼要求自己呢?肌肉注射,讓每個患者做治療感到恐懼,因為在患者群裡流行這樣的話,不怕輸液不怕吃藥,就怕打小針,那是真疼。她掌握藥品規律和患者的體質及心理變化,總能讓患者稱讚她打針不疼。靜脈輸液,每個患者手背上的靜脈血管都不同,遇到又細又脆的血管很容易穿刺失敗,於是,她每次靜脈穿刺的時候不僅僅是治療,還善於總結穿刺時的扎針角度和力度,久而久之,這項技術一針見血。

然而,護理技術不僅僅如此,微量泵的使用、除顫術、洗胃術、氣管切開吸痰法等等,幾十項護理技術都要熟練運用談何容易?她上班的時候苦練護理技術,下夜班回家裡,購買磚頭般厚的護理書,逐字逐句的學習。每一項技術的刻苦專研,每一項技術的勤學苦練,讓尚妍芳在護理崗位上脫穎而出,2002年至今,先後成為內三科、急診科、門診部的護士長。

精一行,專一行

作為一名護士長,她不僅熟練護理技術,還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觀察、創新。

在門診輸液中心,她發現肌內注射苄星青黴素的人次佔到日常肌內注射工作量的 20 %,但是苄星青黴素肌內注射的過程麻煩,一次注射成功難度極高。由於在苄星青黴素的藥物溶解後,很容易發生沉降、聚集,往往堵塞針頭,所以經常需要再次更換針頭重新為患者注射。有時肌內注射一次需要更換幾次針頭,給患者增加極大的痛苦和恐懼心理,也增加了注射耗材。

因為苄星青黴素注射的藥物刺激性大,注射起來會讓患者非常疼痛,而且醫囑有時候是一天雙側臀部注射,所以患者總是要求護士要一針注射成功。這樣的要求,讓剛來的新護士根本不能獨自一人注射,而且每次護士給患者注射苄星青黴素的時候,總是有一種無形的壓力。

尚妍芳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她發現配置苄星青黴素左右振搖安瓿促進藥物溶解,此方法配置的藥液溶解後泡沫較多,藥液不易抽吸乾淨,安瓿內殘留藥液多,抽吸藥液後以“兩快一慢(進針快、推藥慢、拔針快)”的方式為患者注射,注射的一針成功率為40%左右。於是,她反覆研究,查閱資料,發現上下顛倒安瓿促進藥物溶解, 此方法配置的藥液無泡沫, 藥液容易抽吸乾淨,再抽吸注射用水0.5ml,使針頭內充滿注射用水後以“三快(進針快、推藥快、拔針快)”的方式為患者注射,一次成功率為99%。

這項技術改進,不僅讓患者減輕治療的痛苦和恐懼,也解除了護士工作上的困擾。

善待生命,才能收穫精彩人生

門診輸液中心規定是早上7點40分到崗,可是,尚妍芳上崗的時間經常會提前。不僅如此,她下班的時間,往往是由患者決定的。

62歲的趙大娘就是因為早上要早起送孫子上學,可是孩子是要求7點20到校晨讀的。患病的這些日子,趙大娘總是7點30分就到輸液中心門口了。並且,心裡著急地等著趕緊輸完液體接孩子。類似於趙大娘這種情況的患者很多,於是,尚妍芳經常在患者輸液的時候跟患者嘮家常,發現有類似現象,總是與護士們一起輪流7點30分上班,不讓患者長時間的等候,也不讓患者帶著焦急的情緒做治療。

36歲的李先生是生意人,時間常常是不屬於自己的。經常晚上7點來輸液,等液體輸完就9點多了。提起輸液的時間,他挺不好意思的,一直說耽誤了護士們下班的時間。尚妍芳說,只要來輸液,這裡都有人值班的。她跟護士們輪流值晚上班已經習以為常。

久而久之,正常時間的上下班,變成了早到或延遲。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她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稱讚。每次需要她的時候,患者和同事不在喊她護士長,而是親切地喊,老尚。

這樣的老尚,你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