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托,今年凉意似乎更浓了

你好,我是中房君。

2019年,房地产信托经历了一个从热烈到骤冷的巨变历程。

截至2019年2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榜首,其后依次为房地产、基础产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等。相较于2019年1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与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继续上升;投向金融机构与证券投资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继续下降。

其中,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2.93万亿元,占比15.38%,较2019年1季度末上升0.63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信托产品有相对高的收益率和相对优质的抵押品,使这一领域保持了吸引资金的市场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曾经火热的房地产信托目前正在走向降温。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因违规向“楼市”输血,相继传出多家信托公司被监管部门约谈警示的消息。9月中旬,中信信托、建信信托两家头部信托公司遭罚。

据银保监局处罚信息显示,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分别因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等原因,分别被监管部门罚款30万元和90万元。

本轮监管也让8月的房地产信托规模骤降。用益信托显示,8月共有63家信托公司参与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发行规模为1690.86亿元,环比减少16.93%。其中,房地产信托共募集资金402.68亿元,环比下滑37.83%,同比下降超四成,规模占比从首位滑至第二位。而7月被认为是房地产信托规模收缩的起点,募集规模为584.25亿元,环比减少19.63%。


但不得不说,房地产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强,是信托资金投向的重要领域。房地产信托也一直在信托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银行等渠道的资金收紧的时期。房地产信托业务综合性强,往往需要信托经理具备地产、金融、法律和财税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很强的沟通能力。

房地产信托的操作流程一般为,房地产企业和信托公司初步沟通项目合作方案、信托公司之后安排项目负责人现场尽调,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撰写项目立项报告。立项和审计通过后,签订信托合同。信托公司对信托计划进行推介发售,并向融资人放款,融资人按照合同支付利息,并在到期后归还本金。


虽然这次的政策调控虽然从宏观上遏制了项目未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对很多把房地产信托作为公司重要营收、利润支柱的信托公司而言,调控之后给公司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业绩方面的压力,可能会使得今年房地产信托业务收入不及以往,倒逼公司调整经营策略。

在今年房地产信托收缩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很多信托公司被迫告别传统的营收路径,寻找新的发力点进行业务转型。目前看来,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金融、可能是今后集合信托市场的主要发力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