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诗人萨纳伊和他的《真理之园》

波斯诗人萨纳伊和他的《真理之园》

波斯诗人萨纳伊和他的《真理之园》

自苏非教义被纳入正统信仰以后,随着苏非派在民间的深入发展,神秘主义诗文创作日趋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伽扎尔”体苏非哲理抒情诗和“玛斯纳维”体苏非哲理叙事诗开始出现,逐渐取代了以往形式短小的“杜·贝蒂和“鲁拜”体神秘主义诗歌。

(1)苏非修道者的自画像

阿布马杰德·马杰杜德·萨纳伊(1080—1140)是这一时期苏非诗人的代表之一,生于加兹尼(今阿富汗境内),贵族家庭出身,青年时成为伽色尼朝廷的宫廷诗人,曾写诗颂扬玛斯乌德·本·易卜拉欣和巴赫拉姆·沙赫(1117—1153年在位)两位国君及其大臣。在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同时,规劝他们要体恤民情,“心存公正”;否则百姓将不得安宁。出游呼罗珊的旅途中,萨纳伊结识了不少苏非派学者和首领,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生活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嗣后,他无心继续奉侍朝廷:“为何要颂扬他人儿玷污聪明才智,为何要讥讽他人而损害语言文学”。萨纳伊动身前往麦加朝圣,途径各地名城,遍访苏非学者,探讨神秘主义的真谛,成为地道的苏非导师。朝觐归来,他又去巴尔赫、萨拉赫斯、马鲁和内沙浦尔等地游学,1124年返回加兹尼后,隐世遁居,修心养性,埋头著书立说,直至寿终。

《萨纳伊诗集》包括“伽扎尔”抒情诗、“伽西代”颂诗和“伽特埃”体杂诗等,共约24000余行。他的前期诗作继承了法罗希(?—1037)和玛努切赫里(?—1040)等先辈诗人的风格,并受到同时代诗人玛斯乌德·萨德(1048—1121)的影响;后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神秘主义诗人的传统,增加了道德训谕的内容,更深入地阐发了苏非思想的奥秘。他的“伽扎尔”苏非诗语朴实,内涵丰富,尤为令人称道。现引一首为例:

“罗马人、中国人的品行尽人皆知,

萨纳伊品质如何?敬请看个仔细。

透视内心深处,不见贪婪和悭吝,

从里到外,绝无半点狂妄和敌意。

出门脚下没有车辇代步,

囊中如洗没有立锥之地。

浑身上下并无华丽的衣饰,

却如天使乘舆在空中飞驰。

有人夸他时赞不绝口,

仇敌却骂他不三不四。

他坦然自在,无拘无束,

就像玫瑰,百合和茉莉。

对敌人从不怀丝毫的恶意,

他脸上见不到恼怒的痕迹。”

这首诗活脱脱地勾画出一个虔诚的苏非修道者的形象:清心寡欲、不贪不吝、不狂不愤,安于清贫,胸怀坦然,克已拜功,与世无争,自得其乐。好一个专注于精神修炼的苏非!只是过于自命不凡,与现实拉来开了距离。严重脱离实际,是苏非思想的最大特征。就此而论,所谓神秘主义诗歌,不过是虚幻的宗教妄说和自我精神安慰,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它含有某些劝善惩恶的积极因素。

(2)开苏非叙事诗之先河

萨纳伊诗最早采用“玛斯纳维”叙事诗宣扬苏非思想的波斯诗人,这方面的著作有《真理之园》、《修行之道》、《求真之路》、《巴尔赫记》、《情爱篇》和《理智篇》等。其中以1130年写成的《真理之园》影响最大,全书约两万余行,共分10章,即赞颂崇高、唯一之主;论言语;赞颂先知;论智慧;知识的功能;理智与性情;论傲慢、粗鲁和忘性;赞颂巴赫拉姆·沙赫; 论幸福和正道;写书缘由。作者在诗中常引述简短的故事,借以规劝世人不要追逐名利,贪图享乐,而应排除杂念,专心修行,虔诚敬主。他提倡学习科学知识,主张学以致用,并奉劝统治者勿施暴政,欺压百姓,而应秉公办事,支持正义。为了阐明神秘主义观点,诗中还借用外国寓言故事,如第1章就改写了一则印度寓言“瞎子摸象”,以说明任何个人都无法了解安拉的全貌,充其量只能认识真主的某个侧面,因而不可自以为是,以偏概全。

苏非派认为,信徒必须全心身地热爱安拉,只有这样,才能无所谓惧,有所作为;否则,必将产生动摇和犹豫,以致遭受挫折和失败。《真理之园》第5章讲述的爱情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条大河把一对热恋的男女隔开,男子每晚泅水过河与情人幽会。因他情真意切,恋情似火,所以一切风险全不在话下。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情人面颊上有一颗黑痣,觉得长的不是地方。就在这一瞬间,情人看透他的心思,便说:“我劝你今夜不要泅水过河,不然波涛滚滚会把你吞没” 。“男子勉强坚持下水,结果葬身鱼腹。结尾处诗人点明主题:“当他情义满怀,沉醉于爱情,波涛中任他往来,弄潮游泳:一旦他从爱的陶醉中苏醒,便勇气全消,断送宝贵的生命。”

附萨纳伊诗:

مناجات

ملکا ذکر تو گویم که تو پاکی و خدایی

نروم جز به همان ره که تواَم راه نمایی

همه درگاه تو جویم، همه از فضلِ تو پویم

همه توحیدِ تو گویم که به توحید سزایی

بری از رنج و گدازی ، بری از درد و نیازی

بری از بیم و امیدی، بری از چون و چرایی

نتوان وصف تو گفتن که تو در وصف نگنجی

نتوان شبه تو گفتن که تو در وَهم نیایی

همه غیبی تو بدانی همه عیبی تو بپوشی

همه بیشی تو بکاهی همه کمّی تو فزایی

لب و دندان سنایی همه توحید تو گوید

مگر از آتش دوزخ بودش روی رهایی

سنایی

萨纳伊诗摘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业于桂丽副教授著《波斯文学史略》,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出版社,2015年,174-175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