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说书稿

如果要大家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生活节奏,不知道各位朋友会想到什么。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一个字:快!我们吃的是快餐,坐的是快车,用的是快递,穿的是快时尚。即便如此,我们依旧渴望更快。但是,无论生活的节奏怎么提速,我们学习的效率,还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代,消息与知识在迅速膨胀,我们学习的速度,远远比不上知识产出的速度。这种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提高看书与阅读的效率,进而将自身获得的知识最大化呢?

这次给大家带来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是指导我们更好地做笔记,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提到读书和做笔记,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在看书时做摘抄,进而写点感想,再就是整本书看完后,再写点感悟和书评。当然了,这的确是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所讲解的内容之一,但是,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作者从选书购书、看书记笔记、输出积累三个阶段,去介绍自己的笔记读书法。它不仅有读书做笔记的过程,还将在读书之前的选书阶段也纳入其中。也就是说,我们读一本书,要想提高效率,那不仅仅是看书时的问题,更要学会有目的地选书,有效率地利用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说书稿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人奥野宣之。他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凭借在出版社和报社的工作经验,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而他本人,不仅仅是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还通过“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本书就是他自己在读书做笔记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点:通过购书清单实现指名购买。

第二点:通过做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第三点:通过重读笔记,在输出中提高自我。

--------------------------------------------------------

好,我们就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购书清单实现指明购买。

在讲解这个重点时,还请大家简短回顾下自己上一次去书店购书的状态。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呢?因为作者奥野宣之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我们去书店买书的三种状态,而这三种状态可以说几乎是囊括了所有。其中,第一种是想读书,但还没确定读什么,也就是闲着去书店逛逛,碰到合适的,对上眼了就买,没有碰到就算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去书店购书就很没有目的性。到最后,我们要么一无所获,要么就是被各种书籍的广告弄得眼花缭乱,在冲动之中,买了并不需要的书。第二种是有大致的方向,想寻找某一特定领域,或者某个作者的书,这种状态下的购书者,目的性稍微强些。但是还是不够。第三种是想读某种特定的书,也就是在去书店之前就已经有明确的目标,去了书店之后就直奔主题,找自己想要的书。

你可以想想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购书状态。

其实,我们不用多想,也能知道,当我们处于第三种状态,就是很明确自己要买什么书时,我们的购书效率是最高的。正是如此,作者奥野宣之认为,我们从选书阶段开始,就应该充满主动性和目的性。所以,我们在购书前就需要确定自己的购书清单,帮我们节省在书店的购书时间,真正让所选的书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作者的购书清单是什么样的呢?

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表格,表格分为四栏,分别是:书名、作者、出版社、备注。这些信息帮助我们圈定一本书。

那么,表格制作好以后,我们又该如何确定哪些书可以选进这个表格,成为我们的清单书目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了。作者在书中提到两个词:“主动声纳”和“被动声纳”。这两个词都与潜水艇相关。主动声纳说的是,潜水艇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的反射状态,去收集周边信息;而被动声纳,则主要是靠接受其他船只或潜水艇的声波来收集信息的。听起来,好像是主动声纳更有吸引力一些,但实际上并不是的。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先需要贯彻的就是“被动声纳”这一方式。我们需要从外界,比如报纸、杂志、电视、书籍等途径,去获得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举个例子,我们在看电视节目时,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书了,就要及时写在书单中,让它成为我们的购书目标之一。想必大家都听看过《朗读者》这个节目,它每一期都有自己的阅读主题,这个也可以指导我们的主题阅读,比如亲情、爱情之类;不仅如此,节目嘉宾读的书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些书必然都不会太差,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其中寻找自己有兴趣的书,并记录下来。

当然了,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电视这类电子媒介去充实自己的书单,也可以在”枢纽书“中找到自己想读的书。那什么是“枢纽书”呢?简单地说,就是不断引领我们找到其他书的书。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村上春树,他就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小说的人物提到某一本书。比如,他在《挪威的森林》中提到另一个作家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又在另一本书《1Q84》中大段大段地引用另一本书《走出非洲》的段落。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和其他作家的书发生某种联系,这就意味着,即便我们是在读一本书,但我们能遇到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书。这些书可能我们没有读过,但是被作者认可的书,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也就是书单的来源之一了。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清单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填满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观察、留意身边的信息,当碰到自己想读的书时,我们可以记下来,填在书单中。在这一点上,购书清单其实是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读书需求。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制作购书清单,并在日常生活中,和阅读过程中收集信息,填充我们的购书清单,实现有效阅读的第一步。

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通过做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说到做笔记,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学生时代,在老师的教诲下做笔记了。老师们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的确是我们看书需要做笔记的原因之一。但我们要做笔记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我们本性上的健忘,而是我们需要通过笔记抓住书中的核心内容,并将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那怎么判断自己在看完一本书之后,真的将其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呢?

作者给了我们参考的方法。如果有人问你你最喜欢哪本书,在回答了书名之后,你能不能具体地告诉对方一些内容:比如,那本书讲了哪些内容,你最喜欢哪一部分,那本书有哪些优点,带给你什么样的影响。这几个问题并不唯一,但可以衡量你到底有没有做到,有效地阅读一本书。

这些衡量我么读书效率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需要做笔记的原因了。

那作者自己又是如何做笔记的呢?

在作者看来,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书上做记号,这是为写读书笔记做的准备工作。

当然,做记号也是有方法的。作者在书中提出“筛选程序”,指的是在通读和重读中,不断地浪里淘沙、沙里淘金,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们可以在通读的过程中,碰到有触动的部分了,就要在那一页折角。通读完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重读折角的那些内容,进行第二次筛选,在这一次筛选中,如果书中的内容依旧能引发触动,让我们感受到它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将另一个角页折起来。最后,我们需要再次筛选,将折了两个角的部分再读一遍,再次确认我们选中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并且是无法割舍的。

通过一次通读,和两次对折角部分的重读,我们就可以筛选出书中最有价值、对我们感触最大的部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笔记了。

作者给自己做笔记的方法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葱”指的是葱段,“鲔”字,左边是鱼肉的鱼,右边是富有的有。“葱鲔火锅”原本指的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而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用“葱鲔火锅”代指读书笔记时,它强调的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摘抄和评论的交替进行。这意味着,在我们筛选出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后,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原文摘抄下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摘抄的后面,及时地捕捉下它带给我们的触动,这些触动、感悟就是我们思想上的闪光点。

就像是作者在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重点在于“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

那我们怎么选择摘抄的内容呢?

在作者看来,摘抄是一件可以充满主观性的事情。我们在读书时,本身就是带着主观的心情的,那么我们在摘抄时,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除了那些让自己心动的部分,我们也可以挑选“确实有道理”的部分。而如果我们要摘抄的部分太长了,我们也可以选择关键句,或者小标题,因为关键句和小标题能帮助我们锁定重要内容。

摘抄完之后,我们又如何记录下自己的评论呢?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采取自己最能接受的方法去做评论。也许,我们在刚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感受很简单,有时甚至只有“真有意思”这几个字。那也无妨,就这样简单地记下来,总比一片空白要好。而且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进步。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它之所以强调,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就是为了让我们在筛选完书中的精华部分时,能及时地保存下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思考,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种做法,可以为后续写文章提供素材,并带给我们思想碰撞的种种素材。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二个重点内容:在对书中的内容经过层层筛选,标记出重要内容之后,采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一边摘抄下重点内容,一边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评论,将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三个:通过重读笔记,在输出中提高自我。

如果说做笔记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输入,那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积极地进行知识输出,而重读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输出的。作者在书中将重读分为三种,如果我们只是想简单回顾书中的要点,那么重读读书笔记就可以;如果我们需要回忆更多书中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而如果我们想要从头开始再看一遍时,我们就直接重读原书。

我们做的读书笔记是对书中精华的筛选,翻阅读书笔记是一个以笔记内容为线索进行回忆的过程,重读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地实现书读百遍。

读书笔记证明我们认真地看过一本书,但它的作用绝不仅仅在此。重读笔记不是炒剩饭,而是回味一本书的美妙。作者在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在作者看来,重读不仅可以为思想增色,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寻找创意。

什么是为思想增色呢?

作者将一本书比作一个“场所”,相对应地,读书笔记就是在这个场所拍摄的照片。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去“拍照”,场所也呈现出不同的魅力。而且,即便是同一张照片,在不同的情境下看,我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随着自己读书阅历的不断加深,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次思想向更深处的发展。

读书除了可以为思想增色,还能帮助我们寻找创意。作者在书中借用乔布斯的话解释“创造”。所谓创造,只不过是将不同的事情串联起来,那些有创意的人并不是凭空创造出什么,只是发现了那些创意而已。而重读笔记,能帮助我们找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创意。作者以自己为例,他自己对“工作是什么”和“职场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很有兴趣,通过重读自己关于职场和工作类的读书笔记,作家将相关的书联系在一起,引发了关于“年轻人该如何谋生”和“中小企业员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思考。这种在重读笔记过程中思想的碰撞,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作者创意的素材。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在阅读经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重读笔记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思想上的变化,不断为自己的思想增色。与此同时,读书笔记作为一个思想宝库,也是我们创意宝库。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制作自己的阅读书单,实现主动阅读的第一步。

然后,我们提到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在读完书后,我们要筛选出能引发自己感触的部分,进行重点摘抄,并在摘抄后面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我们可以将书中的重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接着,我们说到了重读笔记。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加深对书的理解,并在读书笔记这个宝库中找到原创的宝藏。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这里分享的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只有在实践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得到了一种好的方法,在接下来的读书生活中去坚持,去积累。也许,坚持并不容易,但也正是如此,坚持之后,我们才会更能体味到更加浓郁的味道。

--------------------------------------------------------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这是2018年,“每天听本书”为你解读的第XX本书。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