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

枸杞〔gou qi苟乞〕,果实称枸杞子,是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滋补肝肾,生精益气,明目养血,益寿延年的功效。枸杞鲜果色泽红艳,形如红宝石,晶莹闪光,玲珑剔透,干果红润,味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枸杞胺、促性激素等有医药作用的有机物质,是著名的滋补佳品。唐刘禹锡写诗赞道:“上品功能甘露珠,还知一勺可延龄。”,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对枸杞的根、苗、花、果的不同作用作出了详细的记载:“枸杞子,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其苗,除烦益志,壮心气,消热毒;其根,坚筋骨,凉血……。”目前,我国比较著名的枸杞种植区域有宁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在我国注册的地理标志枸杞有中宁枸杞、宁夏枸杞、精河枸杞、瓜州枸杞、靖远枸杞、柴达木枸杞、巨鹿枸杞等。其中,由以宁夏枸杞为佳。凭借其药用、食用、保健、美容价值,抗癌、益智、养颜、滋补功效,枸杞成为宁夏“红、黄、蓝、白、黑”五宝之首的“红宝”,而中宁枸杞更是其中极品:“粒大色鲜,皮薄肉厚,口感纯正,甘甜爽口,扁而不圆,长而不瘦,果脐明显,果端有尖,脐白端尖,果型美观,包装不结块,久贮不腐烂”,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的美誉。

作为世界枸杞的发源地,中宁县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枸杞栽培历史,早在1995 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1 年,中宁枸杞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证,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2004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中宁枸杞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申请。“中宁枸杞”被评为 2015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目前中宁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 20 万亩,干果产量达到 4.76 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到 31.5 亿元。中宁枸杞已成为促进中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外界认识中宁、认识宁夏的重要名片。下面,我将分四个方面来介绍宁夏中宁枸杞文化遗产地。

一、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

中宁县位于宁夏自治区中部西侧,东经105°26′~106°7′,北纬37°5′~37°9′,海拔1185.7米,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总面积约为3185平方公里。“中宁枸杞”证明商标标志区域为黄河与清水河交汇形成的三角洲地带,具体是指中宁县境内东起白马乡西至舟塔乡,南自恩和乡北至枣园乡800平方公里的区域。该区域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面环山,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间在3000~3500小时;有效积温高,从春季萌芽到果熟盛期积温1300~1500°C,从夏果成熟到秋果成熟积温2000~2100°C;区内干旱少雨且昼夜温差大,适合于枸杞生长和果实有机物质的形成和积累;由发源于六盘山的青水河与黄河交汇形成的三角洲上的洪积土,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腐殖质多,熟化度高,土层厚度1m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PH值7.5 左右,尤其是高锂、高砷和低铅的土壤质地具有其它地区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这一切为中宁枸杞的优良品质提供了保证。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最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中宁县成为宁夏枸杞产区的核心区和中国的枸杞之乡。相传,很早以前,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位白首童颜的仙翁飘然而至,挥杖引来南山一股苦涩的山泉,潺潺注入中宁大地,遂把手杖插入沙滩,然后飘然而去。不久,田野里便长出枸杞来了。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一股苦水汇流于中宁县的七里大渠。但这股苦水是否真是由仙翁引来,那就不得而知了。

枸杞属于茄科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品种,无论果实、茎叶都具有独特的药用、食疗、保健等价值,我国自古就有“春天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季采花,名长生花;秋天采籽,名枸杞子;冬天采根,名地骨皮”的说法,正可谓“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在我国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诗句提到采食枸杞,即“小雅”《北门》中的“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可见我国利用枸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000 年前;除此之外,枸杞的栽培技术也早出现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种枸杞法:拣好地,熟加粪讫,然后逐长开 ,深七八寸令宽,乃取枸杞连茎锉长四寸许,以草为索慢束,束如羹碗许大,于中立种之。每束相去一尺。下束讫,别调烂牛粪稀如面糊,灌束子上令满,减则更灌。然后以肥土拥之满讫。土上更加熟牛粪,然后灌水。不久即生,乃如剪韭法,从一头起首割之。得半亩,料理如法,可供数人。其割时与地面平,高留则无叶,深剪即伤根。割仍避热及雨中,但早朝为佳。又法:但作束子作坑,方一尺,深于束子三寸。即下束子讫,着好粪满坑填之,以水浇粪下,即更着粪填,以不减为度。令粪上束子一二寸即得。生后极肥,数锄拥,每月加一粪尤佳。又法:但畦中种子,如种菜法,上粪下水,当年虽瘦,二年以后悉肥。勿令长苗,即不堪食,如食不尽,即剪作干菜,以备冬中常使。如此从春及秋,其苗不绝。取甘州者为真,叶浓大者是。有刺叶小者是白棘。不堪服食,慎之。又法:枸杞子于水盆 令散讫,曝干地作畦。畦中去却五寸土作 ,缚草作KT 以臂长短,即以泥涂KT 上令遍,以安 中。即以子布泥上,一面令稀稠得所,以细土盖上令遍,又以烂牛粪盖子上令遍。又布土一重,令与畦平。待苗出,时时浇溉。及堪采,即如剪韭法。更不要煮炼,每种用二月,初一年但五度剪,不可过此也。凡枸杞生西南郡谷中及甘州者,其子味过于蒲桃。今兰州西去邺城、灵州、九原并多,根茎尤大。”。同时,在郭橐驼所著的《种树书》中也有提及关于枸杞的栽培的内容,“种槐、茶、薤、木瓜、桐树、决明、百合、胡麻、黄精、竹茄、瓜苋、枸杞、萱草······宜雨后。”,“移椒、茄秧、芍药、百合,剪金茭、白枸杞苗、蒲宜上旬雨中。”由此可见,枸杞的栽培技术早在唐代就已经被人所系统化整理并记载。其种植技术在宋代吴怿的《种艺必用》也有记载,“秋冬间收子,于水盆中挼取,曝干。春,熟地做畦,畦中去十五寸,勾作垄。垄之中覆草稕,如臂长,与畦等,即以泥涂草稕上。以枸杞子布于泥上,即以细土盖,令遍。又以烂牛粪一重,土一重,令畦平。待苗出,水浇之,堪吃便剪。兼可插种。”而到了明朝,中宁枸杞因作为名贵珍品被送往京城朝贡,被记载在明朝弘治 14 年(公元 1501 年)成书的《弘治宁夏新志》中的国朝岁贡项目内;清朝乾隆12 年的《银川小志》中也记载到,“枸杞,宁安堡(现中宁县)产者极佳,红大肉厚,家家种植”;清末年间,天津有商人经内蒙古河套进入宁夏,将枸杞运往天津,销往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另外,相传十五世纪末,大旅行家马可·波罗西行到中国宁夏枸杞之乡——中宁,中途饥饿,寻一山野农家充饥,恰逢农舍老妇胃寒、染疾卧床,奈何媳妇用当地的神果枸杞褒鸡汤伺母,亦食之不尽,少妇为此已十数日满面愁云、形容消瘦。有朋自远方来、用伺母之食待客。远客食后顿感旅途疲劳消失且神旺气足。无以回报将随身所带咖啡果研磨后让老妇食之,食后顿感食欲渐增、神情气爽、不几日身体便恢复安康。随后马可·波罗认识到神奇枸杞果为稀世中药材,便收集了许多以备游历途中解除旅劳累之苦,有日马可·波罗偶将东方枸杞与西方咖啡混合熬制并饮之,顿感神旺气足且味美无比,于是兴趣大增在游历中不断完善枸杞咖啡的配方。后来,此方随马可·波罗的足迹流传于一些达官贵族家中,视为中西结合养生保健之秘笈,秘不示人。民国年间,枸杞咖啡配方载于宁夏民间秘术绝招大观。

二、 遗产地价值

首先,就枸杞本身而言,它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同时作为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树种,其本身具备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显著效益。其次,中宁传承了历史悠久的枸杞栽培技术,孕育了一批优秀的枸杞传承人。他们遍布在各城乡村落,使得种植技术得以保存和传承,留下中宁枸杞的根与魂。同时,他们也将栽培技术传播到甘肃、青海、新疆、内蒙等幅员辽阔的地方,进而派生出来甘肃产地中宁枸杞、青海产地中宁枸杞等。

并且,中宁枸杞因其悠久的栽培技术和优质的种质资源,获得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1961 年,中宁县被列为全国唯一的枸杞生产基地,后又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唯一的药用枸杞产地;1994 年,中宁枸杞获得全国林业博览会金奖;1999 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中宁枸杞又获金奖;2001 年,中宁枸杞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得到了对其地理标志产品特性在法律形式上的认可;2006 年,中宁枸杞又被评为“全国十大优质农产品”,并被批准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 年 1月“中宁枸杞”在首届世界林产品博览会又上获得一个金奖、三个银奖,并同时获得“北京 2008年奥运会推荐产品”;2007 年 6 月,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办的中国北京“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中宁枸杞代表宁夏参加了大会举办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展示。;2013年,“中宁枸杞种植系统”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最后,中宁枸杞遗产地给中宁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自 1995 年开始,中宁县政府更是积极探索以加快当地枸杞产业的发展。他们打破了一家一户零散种植的传统做法,积极引导农户集中联片种植,实行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伴随着“宁夏万亩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和“三个十”工程、农业产业化项目、枸杞南移工程、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等一批中央、地方支农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全县枸杞种植面积由 1995 年的 3229 亩增至目前的 15.8 万亩,枸杞育苗面积也由 1995 年的 68 亩增至目前的 2500 余亩,并且在县内建成了 2 个万亩无公害示范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8 个五千亩以上优质名牌枸杞基地乡,26 个千亩以上枸杞科技示范村;从事枸杞植的农户由 1995 年的 2000余户增至目前的近 6 万户,从事枸杞生产经营的人员由过去不足 1 万人增至目前的 20 余万人,枸杞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由 1995 年的 1.6%上升到目前的 30%。

目前,中宁县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中国枸杞商城和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被农业部命名为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交易高峰期每天有数千名经销商在这两个市场进行交易,6000 多种植户销售自产枸杞,中宁县枸杞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地,年交易量达 4 万多吨,全县枸杞外销率已达 90%以上。据中宁县枸杞产业办公室统计,全县枸杞营销队伍达 1.2 万人,成立了以中宁枸杞商会为龙头的各类枸杞专业合作社 94 家,年营销枸杞干果 100 吨以上的流通企业 72 户;枸杞营销公司发展到 61 家,其中有 24 家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4 家取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证,16 家取得了枸杞进出口经营资格,36 家通过了食品 QS 强制认证。在全国形成了以上海为主的东南区,以广州为主的华南区,以成都为主辐射重庆、长沙、武汉的长江沿线销售区、以兰州为主辐射西北各省区的西北区和以北京为主辐射东北、华北的华北区的五大销售市场,在全国140 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中宁枸杞销售网点和“中宁枸杞专卖店”220 家,中宁枸杞已成功打入中石化 3 万多家易捷便利店。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专业市场为依托、营销大户为龙头、小户为补充、外销网点及专卖店建设为重点的枸杞营销体系,中宁县枸杞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枸杞“集散地”、价格“晴雨表”

、市场“风向标”。2012 年,县内枸杞市场枸杞干果混等平均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市斤 20 元左右,贡果价格接近 50 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中宁枸杞的海外出口贸易额也是相当可观的,中宁枸杞出口市场主要为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枸杞每年创汇都在 200 万美元,最高年份出口达 500 万美元。

三、 中宁枸杞遗产地的保护状况

就中宁枸杞的栽培和种植技术而言,中宁人民开创了传统枸杞种植与现代枸杞种植高度融合的种植技术。中宁枸杞苗木一般多采用种子、扦插、分株方法繁殖,但以扦插法繁殖快、结果早,在高原地区应以扦插繁殖为主。还发展了枸杞直插建园技术,该技术弥补了传统模式定值密度小,单产低的不足,可以大幅度提高枸杞的前期产量和效益,在实际的运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还创造性的继承了枸杞粑粑茶、枸杞糕、枸杞宴等传统养生保健制作方法,成功研制生产了上百种现代养生保健产品,开辟了枸杞养生与国内外对接的先河。而每年五月初五,中宁枸杞传统种植核心区的茨农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拜枸杞仪式,祈望风调雨顺,枸杞丰收。茨农们一直传承着枸杞婚礼民俗仪式,祈望日子红红火火、爱情甜甜蜜蜜、福寿吉祥、白头偕老。每逢节日,中宁人总要品着枸杞耙耙茶、吃着枸杞宴,思绪顺着茶中涟漪轻轻散,细细品出独属于中宁枸杞的一份古韵情怀。至于当地民众对于遗产地的保护,根据2016年发表在《农业科学研究》的一篇题为《地方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分析———基于对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逐渐被当地居民所接受,人们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当地居民对中宁枸杞种植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

总之,就目前对遗产地的保护状况而言还是比较乐观的。

四、 未来发展思路

在我看来,中宁枸杞遗产地的发展方向为还应该是大力发掘遗产地的历史文化价值。打造全国枸杞文化推介中心,挖掘、搜集、整理与枸杞相关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文学作品,延伸枸杞文化内涵,把文艺精品推向银幕、推向市场,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营造具有中宁枸杞特色文化的县城。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入品牌文化中,打造中宁枸杞文化品牌,占领枸杞产业文化制高点,提高品牌影响力,推动中宁枸杞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规章制度,形成约束机制。在相关的约束机制下,对破坏农业文化遗产的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从而使人们的保护意识得到强化。

同时,中宁枸杞还应该保持自己的优质品质,积极传承与创新,使得枸杞产业能够在稳步中发展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