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如塔,少林寺最应该去祭扫的祖塔

老松

法如塔,少林寺最应该去祭扫的祖塔

近年来,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之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都率少林寺两序大众齐聚塔林,扫塔祭祖,以表达对历代祖师先贤的敬重之情与缅怀之意,这样的活动无可厚非。因为塔林里安葬的,大多都是少林寺历代祖师先贤,如唐代的法玩禅师,元代的福裕禅师,还有释永信的师祖德禅、师父行正等。然而,在每年的活动中,却没有见到他们去寺东边的法如塔去扫塔祭祖,这却是大不应该,因为法如也是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是禅宗六祖!

少林寺有两样东西为天下独有:一是禅宗祖庭的地位,一是少林武术。说是禅宗祖庭,自然与达摩在此面壁参禅、创立中国禅宗有关系,也与二祖慧可在这里接法达摩并在二祖庵养伤有关系,但不能因此忽略法如在禅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塔沟来历

少林寺东约500米左右,原有个村庄,名叫塔沟村,以前许洛古道穿村而过,村北沟崖上,至今还保留着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这道古道再往北,就是著名的轘辕关和十八盘。207国道开通后,道路改到了东边的半山坡上,这条古道成了村里的小路。后来,由于景区的扩大,少林寺景区大门移到了村子东边,把整个塔沟村都围到了景区里面,塔沟村整体搬迁到了别的地方,这里的村子整体消失。现在,这里只保存了一个塔沟武校,算是给古老的塔沟村留下了一点传承的文化痕迹。

法如塔,少林寺最应该去祭扫的祖塔

村子只所以名“塔沟”,是因为村子西侧的沟崖上边,有座古塔,村子因塔而得名。

这座塔,如今仍矗立在原址,位于少林寺景区内塔沟武校的西边路边。每天,都会有无数的国内外游客从塔旁边经过去少林寺。然而,知道此塔或者看到此塔的人,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包括景区、寺院,都对此塔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前些年为景区做规划时,规划者也没有认识到此塔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宗教价值、艺术价值等等,因此没有给予关照和突出,因此,虽然此塔就位于进出少林寺的必经之路边,却任由杂树乱草生长、遮盖。所以,不知道的人,即使从塔下经过,也不会留意并且看不到塔的存在。这不能不说是少林寺景区在规划建设上的一大败笔!

笔者曾在十年前写过一篇小文,认为进出景区的道路,到了此处,应该把塔设置在路的正中央,道路围绕此塔转一个圆圈,充分把塔突出出来。这样,可以让游客一进入景区,就能看到古塔,既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文化冲击,古塔还营造一种宗教的神秘感,让人对少林寺心生向往和崇敬,同时,此塔还能够增加少林寺景区的故事性、让人们由此对禅宗祖庭的地位有更深的了解。然而,由于人微言轻,在博客上发出后没有得到回应。

法如塔,少林寺最应该去祭扫的祖塔

那么,这座塔为什么这么重要?

此塔名为法如塔,是法如禅师的墓塔。塔为方形亭阁式砖塔,塔高约7米。塔门朝南,门内为塔心室,塔心室内有塔铭,塔铭全称为《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塔身在南面开门,门框用青石雕成,门楣上刻铭文及二飞天。塔刹为山花蕉叶、三重相轮和摩尼宝珠。全塔比例谐调,造型庄重优美,有很高的匠意。根据塔铭所载,我们知道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史实:一、此塔为法如之塔。

二、此塔建于唐永昌元年(689年),在此之前,少林寺周围还没有建造任何一座塔,因此这座塔是少林寺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塔(至少从现存古塔的情况来看是如此)。这一年,法如圆寂。

三、塔铭中明确列出了禅宗的传承谱系,法如是在五祖弘忍之后禅宗第一个开坛讲经的“六祖”。

四、由于法如在少林寺的开坛讲经,他实为“定门之首”“禅门领袖”,同时还是全面继承了五祖弘忍禅法的“东山法门”领袖。

法如塔,少林寺最应该去祭扫的祖塔

法如其人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1000多年来被禅宗、被世人忽略的法如和尚吧。

法如是上党人,俗姓王,幼年时拜青布明为师,19岁出家,21岁时,到蕲州拜弘忍为师,“其後至彼会中,稽请毕已,祖师默辩先机,即授其道。开佛密意,顿入一乘,数缘非缘,二种者尽。至清凉池,入空寂舍,可谓不动真际,而知万象者也。”从此之后,一直在弘忍身边侍奉,直到弘忍灭度,共16年。法如是个谦谦君子,怀抱纯朴,不慕虚荣,虽然“外藏名器,内洽元功”,但却有隐逸遁世之风。离开东山之后,他先到了淮南,后又北游中岳,居少林寺。在少林寺三年,与僧众杂处一起,谁都不知道他是谁,真正成了少林寺里的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到了垂拱二年(686年),最终被人认出他是五祖弘忍的弟子,于是“四标领僧众,集少林精舍,请开禅法”,法如推让再三,最后方允,从此在少林寺开坛讲法。永昌元年(689年)七月二十七日午时,法如“寂然卒世,春秋五十有二,瘗於少室山之原也。诸受业沙门北就高顶,起塔置石,优填王释迦像,并累师之行状,勒在佛碑。”这段铭文,所述的为法如造塔之事,直到1200多年后,这座塔仍然矗立在原处,基本保持原状。

法如塔,少林寺最应该去祭扫的祖塔

大家都知道禅宗的六祖之争,即慧能与神秀的南宗顿悟与北宗渐悟之争。实际上,法如、神秀与慧能三人均为五祖弘忍的弟子。弘忍在继承四祖道信的衣钵后,大开东山法门,广收门徒,其门人达数千人之多,而其中弘忍最为得意的,就有10人,弘忍在临终前曾对玄蹄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这十个人,据说就是神秀、智诜、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义方,再加上玄赜,一共十一人,由此可知,他们实为师兄弟。

在神秀、法如和慧能三人之间,神秀应该是最早投到弘忍门下的,“服勤六年”,离开了弘忍。慧能在弘忍门下三年,也有一说是只有八个月,只是一位“行者”,那时还没有剃度出家。而法如则从投在弘忍门下到弘忍去世,服侍弘忍十六年。

从以前的文献中看,他们之间相处的还比较和谐谦让。《宋高僧传·神秀传》记载:“初,(神)秀同学(慧)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能恳而固辞。秀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征之,终不能起。”据宋儋《大唐嵩山会善寺故大德道安禅师碑(并序)》记载,道安也曾把进京面圣的机会礼让给神秀:“比岁禅师(道安)与大通(神秀)俱学於大师,(弘忍)大师每叹曰:‘予尝有愿,当令一切,俱如妙门,获所安乐,学人多矣,唯秀与安,惜其才难也。将吾传之不至欤?今法要当付,付此两子,吾无忧哉!’上因数徵请之,以师受禅要。禅师顺退避位,推美于玉泉大通也。”而法如在自己临终前,也嘱咐自己的弟子去神秀那里继续学习:“而今已后,当往荆州玉泉寺秀禅师下谘禀。”从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神秀向武则天推荐过慧能,道安推荐过神秀,法如则让他的弟子去向神秀学习,他们之间相互敬重,并没有发生过为了争竞六祖名份而相互诋毁的事件。

法如从开法到去世,神秀、慧能、道安都还健在,法如塔铭上写的禅宗传承谱系“明者即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达摩,绍隆此宗,步武东邻之国,传曰神化幽迹。入魏传可,可传粲,粲传信,信传忍,忍传如。”他们应该也是知道的。

南北之争

法如是弘忍去世后弟子中第一个开坛说法的,在法如去世后,神秀开坛说法,之后慧能又开坛说法。他们都学习、继承的都是弘忍的“东山法门”,在根本上区别也不是太大,“皆以心性本净为根本见地”,承认“一念顿悟之法为禅宗所传最为殊胜之法”。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那么就是“北宗所追求的也是刹那间的顿悟成佛,却强调渐修的重要性;南宗默认渐修过程的存在,却强调顿悟。”(张松辉:《论渐修与顿悟的异同》)

法如塔,少林寺最应该去祭扫的祖塔

他们在世时,创造了禅宗发展的一个高峰。法如在少林寺开法三年,使嵩岳地区禅法大盛,并在当时成为禅门领袖;神秀更是成为两京法主,三代帝师,在北方几乎一统天下;慧能则在南方大行其道。他们作为弘忍的弟子,都是禅宗第六代传人。然而当他们都离世后,他们的弟子们却颇不甘寂寞,纷纷通过大力宣扬其师的正统性而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从而使南宗北宗之争趋于激烈。法如由于去世后,其徒大多尊其嘱去向神秀学习,再加上其天生谦虚低调,不重名利,后来渐渐便被边缘化。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就愈来愈不知法如为何人而只知神秀慧能了。 名利之争,终非佛家所取之道。

到了今天,我们应该还原历史的真实,还法如客观的历史地位了。少林寺,更不能忘记这位曾在少林寺开坛说法,让禅宗大放光芒的第六代祖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