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著名科考钉子户,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令人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大唐一世,诗歌创作空前繁荣,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诗歌流派众多,诗人群星璀璨,题材丰富多样,领域无所不及。其中揭露封建剥削、关心百姓疾苦的名作名篇层出不穷。如李绅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秦韬玉的“年年苦恨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张碧的“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除此之外,唐代还有一首具有更高艺术价值、更加脍炙人口的名作,出自晚唐著名科考钉子户罗隐笔下。说罗隐是科考钉子户,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总共参加了十多次科举考试,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但每次都是铩羽而归,因此他被称为“十上不第”诗人。

大唐著名科考钉子户,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令人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为他人作嫁衣裳

然而,罗隐“十上不第”并不是因为他学识浅薄,才能低下,而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是一方面朝廷腐败,另一方面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当时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因此这个年年不中年年考的钉子户,最终也没能考中。但是,他却在诗坛上名声大震,留下了譬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等千古名句。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却是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精品之作——《蜂》。

大唐著名科考钉子户,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令人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任是无情也动人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意思非常明显,大意是:不管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花酿蜜时独占了。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这个意思谁都能读出来,不需要过多解释,所以一直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但是,这首诗内涵却又非常丰富,因为我们从中还可以读出另外一层意思来,也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整首诗是以蜂喻人,既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

大唐著名科考钉子户,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令人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而且,这首诗在艺术方面成就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这首诗重点在后两句上,即慨叹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其实是运用了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后二句作势。正所谓抬得越高,跌得越重。因此这样一来,表达效果就更强。

大唐著名科考钉子户,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令人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无限风光尽被占

其二,寓意遥深,可以两解。这首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作为成年人,多可以从中读出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作为小学生,自然可以认为是歌颂蜜蜂辛勤的劳动。或者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这都是可以的。其实,在这首诗里,蜜蜂就是一个载体,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和蜜蜂无关,但我们认为借赞美蜜蜂来嘲讽剥削者又何妨?

大唐著名科考钉子户,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令人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采得百花方成蜜

其三,这首诗明用反诘语气,暗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并反复咏叹。前两句主叙,后两句主议。后两句中又以第四句议论最明显。“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所以后两句好像存在重复。但是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我们丝毫读不出重复之感。最后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是一个反诘句,意思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但是诗人却把它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同样反复而不重复。

大唐著名科考钉子户,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令人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样一来,我们就读出了“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言外之意: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这样的反复咏叹,讽刺意味就更加犀利,更加令人感慨无穷。所以虽然是看起来很简单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首诗,却能够令人反复吟诵,回味无穷。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由此也成就了这首千古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