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永定 中川村的由来

福建永定下洋的中川村,是个“村民三千,侨胞两万”的著名侨乡。


村子里,胡姓是大姓,胡氏先祖肇基中川时,原有张姓、江姓、谢姓等人家散居在此,当时山岭遍野枫树,此地也最先被称为“枫坑”。


后来,有人认为“坑”字不够高雅大气,加上村中有溪水淌过,于是改名中川。


龙岩永定 中川村的由来

龙岩永定 中川村的由来

中川童谣流传两百年,在中川村应该是说基本上人人都会念,都会唱。


中川是个好地方,

东面有座马山岗,

西面有个祖公堂,

南边有座狮象霸水口,

北边有口大横塘。

啊,故乡啊,故乡!

---中川童谣


这首中川童谣里的“祖公堂”,也就是后来的胡氏家庙,如今,它已经成了中川著名的旅游景点。胡赛标,中川村人,除了在村里的中学任教外,也致力于研究中川文化,家庙前的这些台阶,据他说,是很有典故的。


龙岩永定 中川村的由来

“九级半台阶”,这种阶数世界罕见,有八级是花岗石,一级半是青冈岩,其“讲究”(如下)


因为客家人的“九”与“救”、“十”与“吃”谐音,如果铺成“九”就是要人救、铺成“十”就是被人吃,都很不吉利。当初台阶铺到八级的时候不够高,所以再铺,铺九级不行,铺十级不行,只能折中,铺它一个“九级半”。


中川人特别认亲,能否知道“九级半台阶”成为了胡氏宗亲们相认的“密码”,作为宗亲相认的“考题”。胡氏家庙前屹立的一丛旗杆也格外引人注目,它们顶端有的尖如刀锋、笔尖,有的则盘踞着石狮、石虎。


龙岩永定 中川村的由来

中川的胡氏家庙


建于明万历1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座建设都采取“木构”形式。从这座家庙走出去的,有“胡椒大王”胡泰兴、“锡矿大王”胡子春、“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等。


龙岩永定 中川村的由来


特别是胡文虎,10岁时,父亲胡子钦为了让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送他回中川村读了四年私塾。


这个胡氏家庙建于1584年,距离现在是300多年。


胡文虎先生回家乡读书的时候,他也比较调皮一点,他有的时候会逃学,他不喜欢学习诗书的课文,像三字经,他逃学的时候,会到胡氏家庙来抓燕子。


有一次他的大伯带他去广东大埔,县城去看汉剧。


看完之后他大伯教育他,他说你不是说喜欢做像宋江一样忠义的人吗?你现在不认真读书,以后怎么做像宋江这样的人,燕子是益鸟,抓他就等于做恶。


那天晚上他跟他大伯说,他要认真读书,第二天那个私塾老师要检查他有没有背诵诗,没想到那篇课文胡文虎先生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


结果他老师很感动,他说你看文虎啊,你真的认真读书的话,班里面没有谁比得过你。


那天中午他老师还请他吃午饭,从此以后,胡文虎先生在学习功课方面就有所转变。


回乡读书,家庙受训,对儒家“仁爱”的理解,此后深深影响了胡文虎的一生,无论从商、办报、还是慈善。在中川村与胡文虎有过接触的人,也已年届高龄。


胡文虎是一个国际慈善家,据统计,他一生的慈善公益捐款多达2000万美元,这在他所处的时代,近乎一个天文数字。


而中川,在成为侨乡之前,也是个人多--田少的穷困村,基本上是“男人扎条裤带去过番,女人带双络脚去挑担”,由贫而侨,由侨而教,这特有的中川文化,都浓缩在这家庙、古街、学校,以及遍布的名人故居中。


中川胡氏敢拼敢博,思亲认亲,海外的华侨比家乡的人数要多几倍,目前居住海外的华侨约一万五千,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海外出生,但都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根在中川。


龙岩永定 中川村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