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報超預期!銀行股上漲 外資悄然增持哪些基金值得關注?

為何最近銀行股強勢領漲?上市銀行近期披露的一季報或許能給你答案。

截止4月30日,上市銀行都已經披露了一季報。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是銀行展現了極強的韌性,多數銀行業績好於預期,近半銀行實現淨利潤兩位數增長。

與其他行業相比,銀行“可謂一枝獨秀”。不少行業利潤大幅度下滑,部分影視、旅遊、餐飲等企業更是面臨倒閉。

給大家看一個更“殘暴”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A股賺錢榜中,前十名均為金融企業,除了中國平安之外,其餘九家均為銀行。


一季報超預期!銀行股上漲 外資悄然增持哪些基金值得關注?

銀行賺錢能力“無可比擬”

具體來看,工農中建四大行今年一季度合計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2821.19億元,日賺31億元。其中,工行淨利潤為844.94億元,建行淨利突破800億元,農行為641.87億元,交行和郵儲銀行淨利均超200億元。

淨利潤增幅方面,寧波銀行、貴陽銀行和平安銀行以18.12%、15.49%和14.8%的增長率居於前三。

與其他行業相比更為直觀。

截至4月29日晚間8時,滬深兩市已有3162家公司發佈2020年一季報。數據顯示,3162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8萬億元,佔當期GDP的比例為37.76%,同比下降7.3%。

整體下降的比例不多,與GDP下滑的幅度整體一致。

但是如果剔除剔金融板塊,3069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57萬億元,同比下降11.06%。

在盈利方面,3162家公司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7306.78億元,同比下降18.65%;剔除金融板塊,3069家公司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137.97億元,同比下降43.14%。

在經營性現金流方面,3162家公司合計實現經營性現金流3.78萬億元,同比增長63.26%;剔除金融板塊,3069家公司合計經營性現金流為-3185.38億元,同比下降282.64%。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上市銀行一季度表現好於預期受多方面影響,一是銀行“以量補價“,一季度貸款增速高,生息資產擴張快,對業績有利;二是疫情對資產質量的影響體現會滯後,但整體而言貸款質量受衝擊相對可控;三是息差儘管被壓縮,但壓縮幅度有限。

外資悄然佈局 公募減倉

近期,銀行股領漲兩市,或許也與一季度超出市場預期有關。價格一向平穩的銀行股近日也迎來一波“春天”。4月30日銀行板塊依然全線上漲,4個交易日銀行板塊上漲了約4.7%,部分銀行股出現漲停走勢。

一季報超預期!銀行股上漲 外資悄然增持哪些基金值得關注?

外資也正在悄然增持銀行股。根據各家銀行一季報顯示,香港中央結算在一季度增加了工商銀行H股、建設銀行A股、華夏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持股量。

香港中央結算是以名義持有人身份,受他人指定並代表他人持有股票的機構,其中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資者持有的滬股通股票。

不過,從數據看,公募基金卻在減倉銀行股。

據興業證券研報統計,截至4月26日,2020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重倉股數據披露完畢,公募基金大幅減持銀行股,單季度減持比例為2016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減持集中於龍頭銀行。

投資者可以適當考慮配置一些銀行主題指數基金。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只有中證銀行指數,指數估值為0.63,處於嚴重低估位置。

跟蹤這一指數的基金如下:

一季報超預期!銀行股上漲 外資悄然增持哪些基金值得關注?

當然,由於滯後性,投資者也應當考慮銀行不良率上升的風險。疫情之下,不少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壓力,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減弱,從而導致銀行業一季度的資產質量面臨壓力。銀保監會統計,一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2.04%,較年初上升了0.06個百分點,但風險完全可控。

在此前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表示:“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開展,對沖措施目前已產生效果,因此,二季度和今後一段時間銀行不良貸款還會上升,但幅度不會非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