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01- 夏未至,“瓜”已熟

最近,“瓜”民們有些許“辛苦”。

先有阿里總裁夫人直接微博喊話小三,拔出了“蔣凡出軌網紅張大奕”的大瓜,後有富二代周揚青發千字文曝光前男友羅志祥真面目——前後不過半個月。

兩起事件中的男主角,一個是商業帝國的“太子”,一個是重新翻紅的偶像明星。所以,之前受到的追捧有多高多熱烈,之後受到的關注和唾棄就有多重。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不僅要承受攀登的辛苦,還要警惕落井時的那些石頭。

打江山和保江山,都不易。世界是公平的。

4月27日,阿里公佈了蔣凡事件的調查處理結果。不出所料,蔣凡被移出合夥人,大概率也失去了阿里接班人的資格。除此之外,還有記過、降級、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的懲罰。

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羅志祥事件雖然不涉及到利益輸送需要調查,但懲罰早已悄然而至:為其積聚了巨大人氣的《極限挑戰》,以及新工作《創造營2020》的宣傳中均已不見他的蹤影;《娛樂百分百》大概率也錄不下去了,加上各種代言合約的取消,有人推算羅志祥因分手醜聞將失去3.6億臺幣的進賬(約八千多萬人民幣)。這還只是明面上的賬目,如果把因“蝴蝶效應”引發的隱性和長期的損失加上去,數目會遠超於此。


02- 玩火者,易自焚

因為一時的歡愉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怎麼看似乎都不合算。

有人問:他們(出軌或劈腿者)在背叛另一半的時候,是否有想過這些後果?

我想,應該是有想過的。只不過,他們往往懷抱著僥倖或是太過自信。當做出錯誤決定的那一刻,也代表證感性壓倒性地戰勝了理性。【當然,也有理性狀態下的出軌,比如想逼對方主動結束這段關係;或是自身完全有資本“有恃無恐”……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在本文的探討範圍之列。】

僥倖,是覺得自己應該不會被發現;而自信,則是覺得對方大概率是會原諒自己的——尤其是,已婚有孩或是對方付出更多的關係,因為這樣的關係會給當事人這樣一種感覺:ta(情感或是經歷上)依附於我。

僥倖心理純屬精神層面的原因,但對“對方原諒自己”的自信中,除了有自戀的成分外,還隱含著對現實利益的考量。

比如,如果雙方共同經營一家企業,或是有事業上的合作,或是都深愛著孩子……那麼,“我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觀念會印在出軌者腦海裡,並認為對方也會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委曲求全”。

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賭博而已。
判斷正確,出軌者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判斷錯誤,滿盤皆輸。

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03- 成年人,無易事

相比起前幾年女明星或賢內助面對丈夫的出軌時的大度,蔣凡夫人“花花董花花”直接喊話小三、周揚青自揭傷疤以“警醒世人”的做法,無疑更符合人們心中“新女性”的模樣——敢愛敢恨,乾脆利落。

相比起大度的原諒者,觀眾們——尤其是站在“受害者”一方的人們,更喜歡看“手撕渣男渣女”的戲碼。因為這捍衛的,是一種“信守感情承諾”的價值觀。

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在面對另一半的背叛時,能做到“手起刀落”的人並不多。

因為出軌這件事情本身,已經打破了兩人慣有的平衡。這種破壞,勢必會逼迫當事人作出選擇:是懷抱著兩人關係重回正軌的希望而選擇原諒,還是果斷否決再重新開始?

無論選擇哪條路,都會引發一系列的後續反應。

原諒,需要忍受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不適感,包括但不限於:對對方的怨、對自己的否定和懷疑、對過去美好的追憶、對當下的恨、開始嚴防死守對方以免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

既然原諒要付出這麼多,那是不是直接摧毀之後,再換個人重建會更容易一點?也不盡然。

因為,想到“摧毀”的那一剎那,在心理上確實會有極大的報復性質的滿足感。但放在現實層面,依然會面對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已婚有孩的情況下):財產分割、孩子撫養權、家庭經濟的減少、周遭的眼光、對孤獨的恐懼、“離異”身份對再次擇偶的影響……

所以,其實哪一條路,都不好走。

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04- 勇面對,存希望

但人生就是如此,再難走的路,也必須要做出選擇。

因為每一段關係的實際情況和每個人對關係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面對伴侶的出軌和不忠,原諒或是結束關係,其實沒有孰優孰劣,只有“是否適合”之分。

♠ 1、允許自己痛苦,並接受自己所有的感受,但並不急著做決定。

不管是選擇原諒,還是摧毀,在那之前,都會經歷一段特別難熬的痛苦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會有對對方的憤怒、質疑、怨恨、蔑視、報復欲……還有對自己的懷疑、否認、自卑和不甘。

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要允許這些情緒的存在和自然流動。只是,要儘量避免在情緒的風口浪尖中做出選擇。

因為在強烈情緒之下:

○ 我們所做的決定往往是為了馬上滿足“當時”的情緒需求,而非事件發展的需要;


○ 強烈情緒下,人容易產生“退行”,產生需要人照顧的心態。若照顧需求未被滿足,則可能加劇情緒的強烈程度;


○ 強烈情緒下做出的決定,往往是從自己“一己”的感受出發,很容易將關係中的另外一方排除在外。這就使我們容易忽略掉對方發出的更有益於關係發展的信號。

加之情緒會導致理智的短暫缺位,因此此刻做出的決定,往往只是貪圖“一時爽”,但對事情的發展,並無太大益處,甚至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所以,這時並不是做決定的好時機。我們可以通過書寫、向信賴的朋友哭訴、找個安全的環境發洩自己的不滿等方式,來消化這些情緒。

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 2、和自己來一段真誠對話: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俗話說,愛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現實也確實如此,幸福與否,只有當事人有權評判,旁人的議論——即使看起來再“正確”再“有道理”——是做不得數的。

所以,冷靜之後,我們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一個沒有足夠經濟能力想要為孩子創造完整家庭環境的妻子,和一個經濟獨立且有著精神潔癖的女友,對感情的需求顯然是不一樣的。

對前者來說,抱持“重建”的信念來調整婚姻狀態,無疑比直接對這段婚姻判“死刑”更加明智;而對後者來說,另覓良人才是幸福之道。

所以,明確自己的需求,比關注什麼是“應該做的選擇”,更值得成為我們做出選擇的依據和基礎。

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 3、勇敢“清零”,重新來過。

做出了選擇之後,切忌繼續陷在糾結和不甘裡。因為這對關係的重建或下一段關係的開始,都有害無利。

要真正走出伴侶出軌的陰影,同樣需要我們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

無論做出了何種選擇,都要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

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走出陰霾重獲“新生”。

對於原諒者,要剋制自己“翻舊賬”的衝動。因為這無異於一次次地強化雙方的傷痛,不利於關係的重建;對於放手者,則要剋制自己對往事的回憶——無論甜蜜的,還是痛苦的。

這需要時間。沒關係,給自己時間。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去“做”。

在走出傷痛,進入關係新階段的過程中,“底線思維”也是重要的:

明確自己的容忍閾值是什麼,並告訴自己當對方的行為超過這個底線時,一定要勇敢止損。

這是對對方的一種約束,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底線設置好之後,要做的,就是努力“忘記”它——抱持著信任自己和對方的態度,以改善關係或走入更好的關係為目標,去努力。而不是時時如驚弓之鳥般,警惕著同樣的事情是否會再發生——沒發生之前,請假定它不會發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的“重新來過”。

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 4、培養自己的獨立性,無論精神還是物質上。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曾提出七種戀情類型的結構展示:A型依賴關係、窒息性戀情、寶座式的戀情、奴隸式的戀情、背對背式的戀情、犧牲者式的戀情和健康的戀情。

健康的戀情的動作,是兩個人面對面站著,有一定的距離,兩個手拉著。你能夠感覺得到這個叫健康的戀情:首先我們倆是獨立的人,我們倆互相幫助,我們倆互相關注,我們倆互相愛對方。

而在其他六種相對沒那麼健康的戀情類型中,都存在著“依賴”或“控制”。因此,我們需要明白:要想收穫健康的親密關係,獨立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獨立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雙重涵義。

物質上的獨立,能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註重情感上的體驗,即:雙方經濟獨立的感情,更不易受到物質的影響;精神上的獨立,則能讓我們在彼此依戀的同時,守住精神上的界限,並在必須面對選擇時更加從容。

面對出軌的伴侶,該“且行且珍惜”還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寫在最後:

我們走進一段親密關係,目標一定是快樂和幸福。

而伴侶的背叛,無疑是對此的傷害行為,也是對雙方慣常相處模式的破壞。

這時,憤怒、傷心、失望、痛苦……往往會一併襲來。

打擊是巨大的。但生活,還要繼續。

無論作何選擇,只要我們願意拿出勇氣去面對、去改變,幸福的可能,就是存在的。

過程可能很難。但當承受住了這痛苦並勇敢穿越其中,你會收穫一個,更加美好的自己。

這無疑,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