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對歷史文化要古為今用,要害是‘今用’,要用但不能亂用。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要保護好、傳承好、運用好。客家文化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組成部分,新時代研究傳承、繁榮發揚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的方向就是古為今用。”5月26日,在福建省客聯會2019年會員(擴大)會議上,福建省委原副書記、省客聯會原會長、福建省客家研究院院長林開欽同志作了《堅持問題導向 推進讀書寫作》的專題報告,為研究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提出了方向性意見和建議。

領導同志在山東曲阜考察時曾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加以繼承。”這就指出了文化在國家、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的發展是所有問題的終極目標。

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客家文化就是中國歷史上客家民系形成過程中,先人們生活、學習、鬥爭的智慧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透過歷史長河上緩緩蒸騰的霧靄,我們觀察、研究社會發展的歷程,能夠發現,最終賡續的就是文化。每個社會時期,在當下的社會發展環境下,最終在繼承發揚上個時期的歷史週期的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狀況,總結出當下的文化脈絡和精神實質,又成為下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傳承內核。歷史就是在文化的傳承發揚、總結完善、衍播的循環中得以發展前進!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有每個歷史時期的特徵,也是那個時期的先人們在當下環境下對社會、自然的認知。因此,我們可以說,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一個種族的發展,最終決定因素不是經濟的,不是政治的,也不是軍事的,而是文化的!

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中國歷史的發展形成了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就是東方文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沒有斷代、賡續發展最完整的文明,是中華歷代先祖智慧的結晶,而且還在不斷指引中華民族甚至世界的發展。歷史的發展中戰禍會導致文明的消散,也會形成新的文明。在中國歷史發展中,三大戰禍導致了古中原漢人不斷南遷播衍,逐步形成了廣府系、湘贛系、江浙系、福佬系、客家系等多個民系。因此,客家系等這些民系就是漢民族的分支,他們在發展中不斷吸收、同化當地土著文化,形成了以中原漢文化為核心基礎的民系文化。說到底所有這些民系根本就是漢民族,這些民系形成的特有文化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客家文化是所有這些民系文化中發展總結比較精深完善的文化之一,特色鮮明、內涵深刻。上個世紀初以來,歷史學者們研究總結出了客家民系的歷史與文化,並不斷得到發展完善。越來越多的客家學者們不斷深入田野考察,不斷梳理總結客家形成、發展、播遷的歷史,總結完善客家文化,指導現代客家人的生活與學習。

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文化興盛是民族復興的支撐,是人們生產生生活的指導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新時代,客家文化就必須要具備鮮明的時代性,能在現代的生活中起到指導意義,那麼就要求現在的客家研究者本著時代的精神,有揚棄地加以繼承,賦予時代新的精神內涵,弘揚正能量,為社會的發展注入積極的新動能。

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福建省客聯會會長範美先同志在會上就強調,林開欽同志撰寫的《弘揚客家精神 堅持古為今用》的文章,闡述了客家精神是客家文化的精華,客家精神不是專有但有特色,要突破傳統、與時俱進,要突破精華、鑑定理想信念,要弘揚客家精神、堅持古為今用,要關心當今大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等觀點,對我們深刻理解“開拓進取、艱苦奮鬥、崇文重教、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博大精深的客家歷史文化和異彩紛呈的客家民俗文化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所有的與會客家研究者均表示,在新時代要堅持古為今用的方向,指導今後客家歷史、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研究。

客家文化新時代要賦予新內涵成為發展新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