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疫情暴露供應鏈“隱疾” 倒逼數字化發展

深度專訪|中國經濟時報:疫情暴露供應鏈“隱疾” 倒逼數字化發展

原文標題:疫情暴露供應鏈“隱疾” 倒逼數字化發展

記者:周雪松



深度專訪|中國經濟時報:疫情暴露供應鏈“隱疾” 倒逼數字化發展

維特鏈VNT Chain聯合發起人周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傳統供應鏈存在的不足愈發凸顯,例如,前期存在的因供需不明導致出現捐贈物資滯留、倉儲管理壓力激增、資源錯配等問題,甚至還存在濫用、倒賣、扣留捐贈物資的個別現象。面對傳統供應鏈存在的種種問題,這必然會激發市場創新熱情,倒逼驅動供應鏈進一步向數字化發展。

供應鏈管理最早由物流管理演變而來,發展至今供應鏈管理已經是一個由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共同組成,同時又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物流企業、用戶等串聯在一起的複雜結構。由於涉及多方參與主體,傳統供應鏈需要產業上下游企業有效協同才能高效運行,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供應鏈斷鏈,因此,供應鏈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周峰說,經過這次疫情,傳統供應鏈存在的許多“隱疾”便集中放大暴露在了大家面前。疫情首先影響的是應急供應鏈,但也必然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對其他供應鏈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我國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不夠成熟,有待進一步完善。如果能夠打通整個供應鏈,協調各個環節,實現數據實時同步共享,依據最新數據分析按時按需生產和調度,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時,也許就能夠更好地響應處理。

“隨著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隱疾’中隱藏的商機正逐漸被髮掘。”周峰說,我們在之後疫情期間可以看到,已然開始出現一些供應鏈體系的調整、創新,特別是供應鏈體系加快上線、上雲、上鍊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應鏈創新的方向和未來市場的需求。

“數字化的供應鏈體系或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板塊和切入點。”周峰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國內外已經出現不少行業巨頭利用區塊鏈技術重塑供應鏈場景的案例。例如,在國外,跨國電信公司沃達豐,通過將區塊鏈整合到其內部流程從而改善其供應鏈;美國主要郵政運營商UPS通過區塊鏈技術平臺能讓商家監控從產品上市到發貨的整個供應鏈。在國內,中儲智運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已構建聚合供應鏈上下游的物流、商品交易、支付結算、融資等各類數據元的第三方數字化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並與國家物流信息平臺開展供應鏈區塊鏈方面的合作;區塊鏈企業雲象與浙商中拓共建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中小企業經營融資問題。

周峰告訴記者,供應鏈背後是一個萬億級的巨大市場,通過區塊鏈技術結合物聯網(I oT)技術可以進行信息流的合成記錄,使得生產和物流過程監控時數據準確記錄,保證源頭數據信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可以實現智能化運作,以及進行無人化機器操作,能夠極大提升協同效率;同時結合大數據的海量信息處理能力,可以準確分析供需關係。將區塊鏈與AI、IoT、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整合應用,在不遠的將來或是構建全面感知、全網鏈接、全局優化供應鏈體系的關鍵。

注:中國經濟時報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級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