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搞什麼金融?

來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金融的魔“利”不小,近年來,不斷有玩家湧入金融賽道。


近日瞭望消金留意到,國美攜手拼多多唱“雙簧”的消息。其實作為曾經的家電零售巨頭,國美零售之路崎嶇坎坷,已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的狀態,為了另謀出入,國美拓展了金融業務。


據悉,國美金融科技已於2017年曲線在港股上市,同時國美金融還是“持牌大戶”,已拿下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基金銷售、私募基金等金融牌照。


然而,國美金融業務輿論風波不斷,除了旗下支付、小貸機構等先後因違規被罰,消費金融主力軍國美易卡還被用戶投訴為“套路貸”幫兇。


此外,國美金融科技近年的業績在走下坡路,股價常年位列“仙班”。而國美金融旗下擁有的多家P2P平臺也已全線停擺。


那麼問題來了,拼多多作為迅速躥紅的電商新貴,為何要與落魄國美聯手?


1

國美榜上拼多多?


近期,拼多多發佈消息稱,公司將認購國美零售(港股企業)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債。並宣稱,雙方將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國美商品將上架拼多多,品牌家電將接入拼多多“百億補貼”計劃。此外,拼多多還會向國美注入消費趨勢性大數據、平臺流量等優勢數字零售資源。


瞭望消金從多處獲悉,這是拼多多首次對外進行戰略投資。但拼多多與國美的合作由來已久。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8年,國美就已入駐拼多多,拼多多也和國美安迅物流展開了業務層面的合作。今年3月底,雙方還聯合推出了“超級品牌日”活動。


國美零售CFO方巍也對外表示:“兩年來,從平臺到服務,再到今天資本層面的合作,國美與拼多多的合作日漸深入。”


有業內人士指出,受疫情影響,整個“新零售”行業的邊界將被再次打破,電商即將進入投資大亂戰。


據《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為8910億元。從渠道商格局看,家電零售市場約55%的份額被京東、天貓、蘇寧易購、國美等零售巨頭掌握在手中。


國美搞什麼金融?


其中,京東以22.39%的佔比成為中國家電零售渠道當之無愧的霸主,第二名的蘇寧落後了4.3個百分點。天貓以11.72%的佔比位列第三,國美則以4.88%的佔比排在第四。


據瞭望消金所知,2015年,阿里巴巴與蘇寧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投資約283億元,被稱為電商企業與傳統零售企業的最大資本合作。


但蘇寧易購的盈利能力卻每況愈下,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其淨虧損達到57.11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為3.59億元。


而京東背靠騰訊(騰訊為京東提供流量支持,開放微信一級、二級入口)前景似乎無可限量。財報數據顯示,京東2019年淨利潤為122億元,而2018年這一數據是虧損25億。


天貓為阿里旗下平臺,資源支持不在話下。最後是拼多多與國美的合作,在業內人士看來,似乎是沒得選擇,但又是最佳選擇。與其說拼多多選擇了國美,倒不如說是國美傍上拼多多。


國美披露的財報顯示,2019年集團實現營收594.83億元,同比下滑7.57%;淨利潤虧損25.9億元,同比大幅縮窄。這是國美連續虧損的第三年,累計金額超過79億元。


在瞭望消金看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美實體店不溫不火,想要再度反超京東、蘇寧、天貓談何容易。作為昔日霸主國美豈能坐以待斃,除了聯手拼多多,其早就將手伸到了金融領域。


2

國美搞什麼金融?


公開資料顯示,國美金融成立於2014年,立足產業本身,緊繞核心零售生態圈,構建包括支付金融、數據雲、資產交易、創新金融和創投金融五大平臺,打造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理財、保險、基金以及跨界創新六大產品體系。


經過六年的成長,當前的國美金融已是“持牌大戶”。據瞭望消金統計,其已拿下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基金銷售、私募基金等金融牌照。


由於坐擁天然場景與資金優勢,國美金融一路狂飆猛進。但隱形的壁壘不斷湧現,國美金融旗下機構頻頻陷入違規輿論風波。


去年4月,國美旗下支付機構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下稱,銀盈通)捲入一起特大網絡詐騙案。受害人以通過銀盈通被轉移走41萬為由,兩次向人民銀行遞交了有關銀盈通的“投訴舉報書”。


當時有業內人士指出,繼“斷直連”、“取消備付金”之後,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越來越嚴,銀盈通被處罰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1月,銀盈通收到中國人民銀行開出的兩張鉅額罰單,涉及金額達到1789.76萬元,另有兩名相關負責人共被罰65萬元。


原因是銀盈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義務;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國美搞什麼金融?


無獨有偶,今年4月,國美小貸因“提供虛假經營信息”行為,被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開出50萬元罰單。


國美搞什麼金融?


據悉,憑藉該網絡小貸牌照,國美金融打造了消費分期平臺“國美易卡”、分期購物服務平臺“美易分”、房抵貸產品“美易房”、汽車金融產品“美易車”、供應鏈金融平臺“美易融”。


然而,瞭望消金髮現,除了國美旗下支付、小貸等機構先後因違規被罰,其消費金融主力軍國美易卡還被用戶投訴為“套路貸”幫兇。


此前WEMONEY研究室曾報道,有借款人向反映,在國美易卡里下載了一款號稱“申請必下”的借貸APP,卻不幸“套路貸”。


“只要實名認證,填寫身份信息、銀行卡後,就會自動被借款且形成借款分期,還款後又會再次被強制貸款”。除了不斷循環下款套牢借款人,該貸款的利息畸高。


“填完資料自動下款,沒有任何合同。”根據另位受害人提供的資料顯示,貸款1166元,期限5天,到期後還款2266元。以IRR計算下來,這筆借款5天利息高達94%,年化利率達到了6800%。


國美搞什麼金融?


當時WEMONEY研究室下載國美易卡後發現,瑞薪分期在其推薦位的前三位,位置顯眼,點擊量也不低。目前瞭望消金通過國美易卡APP發現,“申請借貸”頁面已消失。


國美搞什麼金融?

(國美易卡“金融生活”界面前後變化)


另外有借款人在聚投訴上反映,國美易卡自身信貸業務存在捆綁搭售保險,收取額外服務費的情況。


國美搞什麼金融?


還有借款人稱,國美易卡借款到賬之後,與實際標的借款額度並不一致。用戶發現在APP中,該“砍頭息”是“增值權益服務(已購買)”,而在合同裡則是“信息服務費”和“賬戶管理費”。


國美搞什麼金融?


3

網貸全線停擺,金融科技也不樂觀


除了上述種種違規的罰款與出格的行為,瞭望消金髮現,國美金融旗下擁有的多家理財和網貸平臺也已全線停擺。


美易金服、美易理財已在去年完成兌付並停止運營;華人金融現進入清退處置期,已解除廈門銀行存管;和華人金融同屬華人金控旗下的理財平臺華金理財已經停止了網站標的和公告的更新;國美在線金融頻道上的產品也已經全部清空……


國美搞什麼金融?

國美搞什麼金融?

國美搞什麼金融?


此外,國美金融科技作為國美新佈局的金融部分上市主體,近年的業績正在走下坡路。


今年年初,國美金融科技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度業績將由盈轉虧,年度虧損不少於2900萬元,而2018年度同期公司錄得溢利約143.9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2018年國美金融科技實現盈利,但較2017年同期的2172.4萬元溢利下滑約93.38%。


瞭望消金還注意到,自2008年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入獄以來,國美零售、國美金融科技等“國美系”企業股價常年處於“仙股”行列。


如今正值黃光裕出獄之際,國美又榜上拼多多,還能有機會完成“自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