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富庶地 风流金太谷——晋商翘楚“三多堂”治家之道

曹氏原居山西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洸村,靠磨豆腐、卖砂锅起家,在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铺面多达640座,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雇员超37000人。曹家商号后又跨出国门,把中国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

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根据多福、多寿、多子),是晋商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2014年测量大院占地10600平方米,由15个小院组成,共277间房屋。整体的布局呈“寿”字型。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大院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着三个穿堂院落,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分别建有三座以猪、牛、羊三牲为造型的榭亭。曹家大院不仅融合了南北方建筑特色,还吸收了欧洲的古建筑风格,是中国北方古代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三晋富庶地 风流金太谷——晋商翘楚“三多堂”治家之道

俯瞰曹家大院

一、曹氏家规家训

曹家兴盛数百年不衰,得益于其在治家方面有一套严格的家规家训,经商方面有一套完整的号规号章。除培养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外,曹家仅清朝就有各级官员60余人,为其兴盛300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概括起来,其家规家训主要包括诗书继世、勤俭持家;家规治家、号规立商;先义后利、家国情怀等。

诗书继世、勤俭持家。曹家经商致显后,十分重视对儿孙的教育。设立“曹氏家塾”,对儿孙进行传统文化和从商经验教育;设立“普合堂”供俸始祖,陈列先祖谋生用具,教育子孙不忘先祖创业之艰,勤俭持家,认真做事。

家规治家、号规立商。曹家家规明文规定:《朱子治家格言》是儿孙启蒙的必读课,以作平日之鉴。曹家还制作了《戒赌碑》《戒烟碑》,教育子孙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曹家在商业管理方面,有明确的号规号章,比如实行账簿管理与报告制度,严格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对伙友待遇、供应、抚恤、处罚等制度,这些为曹氏家族的商业兴盛提供了制度保证。

先义后利、家国情怀。曹家在经商活动中,强调以伦理道德为先,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告诫子孙“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决不赚取“不义之财”。曹家商号讲求“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坚决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宁可折本亏赔,也要保证商号信誉。

二、贤德继世 信义传家

一首太谷民间的童谣:“太谷城真有名,鼓楼盖在正当中,东寺园里游九曲,田儿后头绞活龙,白塔建在无边寺,四街八井盛兴隆……”山西省太谷县系晋商发祥地之一,这里上仰昭余之灵气,下沐太岳之神韵。经过数千年风雨沧桑、历史变迁,凝结了深厚的社会人文底蕴。明末清初,太谷商业文明大兴,成为北方繁华之地。太谷商幇在商界异军突起,创立了诸多票号,成为引领当时中国金融业的重要航标,太谷北洸村曹氏家族即是此中翘楚。

三晋富庶地 风流金太谷——晋商翘楚“三多堂”治家之道

太谷鼓楼

曹家始祖曹邦彦,祖籍太原,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开始以种地和卖砂锅为生,直到明末清初,曹家十四世祖曹三喜在辽东拼搏、闯荡,使得曹氏家族渐渐跻身晋商巨贾的行列。清道光、咸丰年间曹氏家族声势臻至全盛。当时曹家商号遍及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各大城市,远至俄罗斯等国,积累资本达千余万两。作为晋商巨擘的曹氏家族,不仅在商业上声名显著,其家风家教也闻名遐迩。

曹家自曹三喜在热河三座塔(今属辽宁朝阳市)发迹后,始终不忘根本,他们勤俭持家,踏实干事,还非常重视家族的教育。曹氏一族在家中设立“普合堂”供奉先祖曹邦彦谋生使用过的小推车和几只砂锅,以及曹三喜闯关东时创业用的扁担、石磨及豆腐筐等物。逢年过节,曹氏家族就会选出一位长辈在堂内主持祭典,警示后人要勤勉创业永不忘本。不仅如此,曹家还设立号规,规定所有曹氏商号每年须磨豆腐三次。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家业兴起后,曹家十六世祖曹兆远于乾隆初年设立家塾,聘请塾师专门教授曹家子孙。当时,太谷城内的书院和学馆很多,曹家为何还要自办学馆?这其中有个典故。当年曹三喜在三座塔创业时,曾与当地人合伙做豆腐生意,生意日见红火,曹三喜的合伙人却见利忘义,欲独霸豆腐坊。曹三喜目不识丁,也未曾设立账簿,后来二人对簿公堂,曹三喜因此吃了大亏。这件事对曹三喜触动很大,也使他深知读书识字之重要。家境丰裕后,曹三喜便立下规矩,要求曹家子孙必须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明理,才能更好地做人干事。当时塾馆门上的一副对联,很能说明曹家当家人的心思:“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曹家初设家塾的五十多年里,塾师多为曹氏商号中德高望重的掌柜,他们不仅能写会画、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丰富,且品德高尚。曹氏家族办家塾,不仅教孩子识文断字,更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在族中长辈和私塾老师的严格教育下,曹家培养出很多杰出人才。

除了严格的家教,曹家还以明文家规约束子弟言行。曹家为了告诫子弟吸毒与赌博的危害,特地镌刻了“戒烟”和“戒赌”两通碑,碑文中将鸦片烟和赌博对人身心的毒害作了触目惊心的描写。

三晋富庶地 风流金太谷——晋商翘楚“三多堂”治家之道

戒烟碑

三、曹家大院家训

1、勤俭持家

履清风:践行清正廉洁,使之成为一种风尚。

安素行:一贯坚持纯朴洁净的作风。

勤俭恭恕:勤劳俭朴,恭敬有礼,宽恕待人。

慎俭德:谨慎俭朴的美德。 ——曹家大院匾额

推车扁担开创三泰商号;三泰商号经营推车扁担。 ——曹家大院“神祖阁”联

译文:以推车扁担卖砂锅,开创了三泰商号;三泰商号经营靠的是推车扁担的精神,要不忘初心,继续勤劳俭朴。

2、谨慎从商

掌柜和伙友,在号内需穿大褂,若与来客洽谈生意或外出,需加穿马褂,以示恭敬……不许赤身穿背心站柜及待客。不准在外娶妻纳妾;不准赌博、吸毒、宿娼;不准捐纳实职官衔;不准携带亲故在外谋事。违反者,开除出号。无论掌柜、伙友,不得拿所分红利私开商号、店铺;不得兼职他号生意;不得为个人利益分散精力。——曹家大院号规

谦受益:谦虚谨慎就会得到很多益处。

谦光受益:践行谦虚谨慎既自己受益又能得到他人尊敬。

敬慎:恭敬谨慎行事,严肃认真不苟且。 ——曹家大院匾额

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余。 ——曹家大院西偏院小过厅联

译文:幸福与智慧的修炼要涉及事物,使外境都能够得到好处;身体与名望最佳的时候要留有余地,切不可骄傲。

3、戒烟戒赌

百物备用,日有常数。惟此烟徒,挥霍无度。俭者争趋,悭者亦附。金穴俄空,银山立仆。祖父所遗,子孙罔顾。是曰破产,穷困不悟。——摘自曹家大院《戒烟碑》

译文:家中的财物是为日常生活准备的。惟有吸食鸦片者,挥霍金钱无度。烟徒中本来勤俭的、吝啬的人,由于吸毒成瘾,都变得挥金如土。他们不管是不是祖辈、父辈所留遗产,也不顾自己的儿子、孙子如何生活,结果就算是藏金的洞穴也会在很短暂的时间被挖空,银山也会立刻倾倒,落得倾家荡产的结局,烟徒仍不悔悟。

约有三费,未可枚举;既卜其昼,又卜其夜;寝尚未遑,食且无睱;不见日斜,岂闻漏下;欢呶①避寒,袒跣②消夏;宾客长辞,琴书都罢;是曰费时,寸阴难借。——摘自曹家大院《戒赌碑》

译文:天下之恶,莫过于赌,它的害处少说也有费时、费心、费财三种,其他不一一列举。赌徒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在预测自己在桌上的输赢;上了赌场,晚上没有时间睡觉,白天顾不上吃饭;彻夜不歇,不知日出日落,更不知什么时辰;冬天以赌场人多吵嚷热闹避寒,夏天以脱袜赤脚消暑;与自己的亲朋好友长时间避而不见,把高雅的琴棋书画统统丢在一边;这是消磨时间啊,白白浪费了金钱买不来的光阴。

4、忠孝传家

忠孝两字传家宝;诗书万卷教子孙。——曹家大院东院大门联

译文:要以忠孝的传统对待国家,对待家族;要用万卷诗书来教导后代,培养子孙。

云龙盛标为时栋;辰象中合仰德华。——曹家大院东院门楼联

译文:如云龙腾飞,树立好的榜样,成为时代的栋梁;像日月运行,在天地间交会,仰承道德的光华。

万卷藏书宜子弟;诸峰罗列似儿孙。——曹家大院西院后楼联

译文:万卷藏书,适宜子弟们读书治学;多少山峰排列在那里,就如儿孙一般。

结语:曹家兴盛数百年不衰,得益于在治家方面有一套严格的家规家训,经商方面有一套完整的号规号章,在晋商中不只曹家,包括祁县乔家、榆次常家等晋商家族都非常重视治家及文化建设,都制订了一套家规家训,并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为家族及企业振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后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