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為何是東去長安的不二人選?

降服孫悟空後,玉帝對如來感恩戴德,並特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安天大會以示感激,以示慶祝。如來回去之後好好地顯擺了一番,下屬們聽了以後歡天喜地。過了些時日,如來重提伏猿安天之事,並籍此辦了個盂蘭盆會。大家吃著花果,聽如來演講妙經。講經結束,如來趁機提出了欲傳三藏經書到東土的想法,需要一個"有法力的"到東土去找尋善信。

此事環環相扣,如來看似無心,實則謀劃已久。觀音毛遂自薦,如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觀音的"神通廣大"是單指法力嗎?除了法力,肯定還有其他方面的內容。咱們繼續往下看:

觀音深知如來的心思,問如來有何囑託。如來讓觀音"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的當然是要看清路徑,"叮嚀那取經人"——此為其一,其二是要觀音沿途收服孫悟空等人。

路過流沙河,沙和尚跳出來跟惠岸一番惡鬥。通了姓名後,沙和尚"連聲喏喏,收了寶杖,讓木叉揪了去,見觀音納頭下拜"。"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玉帝的這個酷刑既殘忍,又有點滑稽。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沒有令沙和尚失望,解除了他的酷刑,讓他棄惡從善,在此專候取經人。

觀音為何是東去長安的不二人選?

到了福陵山,"又閃上一個妖魔",又是跟惠岸一陣惡鬥。可能惠安不是豬八戒的對手,觀音用一朵蓮花止息了這場戰鬥。"可是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麼?",得知觀音駕臨,豬八戒"撇了釘鈀,納頭下禮"。"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拔救拔救",豬八戒只想撈些好處和便利。當觀音讓他不再"傷生造孽"時,他當即一通搶白,不惜翻臉。

觀音為何是東去長安的不二人選?

"汝若肯歸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飢",豬八戒本是天蓬元帥,什麼樣的福沒享過,觀音一說,他便明白這其中的許多好處。繼續往前,只見半空中有一條龍在叫喚,得知是不日遭誅的龍王三太子,觀音二話不說,趕緊去天宮拜求玉帝,免了三太子的死罪。

到了五指山,孫悟空以為觀音來看望他——作者在這裡幽默了一回。你想,一個猴子,被壓在山下五百年,不能動彈,每天食鐵丸,飲銅汁……他對自由的渴望有多麼強烈!當觀音提到入佛門便被搭救時,孫悟空連聲高喊"願去,願去!"。觀音要給孫悟空起個法名,孫悟空當場拒絕,說自己已經有名字了。

前面已經有了"悟淨"和"悟能",剛好齊天大聖又叫"悟空",真的是巧合嗎?當然不是。雖說唐僧是取經人,但取經團隊的核心人物必須是孫悟空。到了東土,見唐僧是理想的人選,觀音將寶物贈送,再顯露真身,事情基本就成了。回過頭看,觀音之所以能圓滿完成任務,跟法力沒多大的關係,"神通廣大"指的是她的影響力。

觀音為何是東去長安的不二人選?

觀音的救苦救難之名神仙們如雷貫耳,凡人更是如沐甘霖、匍匐稽首。沙和尚想擺脫酷刑,豬八戒想改變命運,三太子想活命,孫悟空想要自由,觀音對他們有再造之恩、救贖之恩、知遇之恩,他們如何不樂於用命?世人想被救贖,觀音親自降臨,要解救他們的災難和靈魂,他們自然甘願成為佛教的信眾。

觀音為何是東去長安的不二人選?

在捉拿孫悟空的過程中,觀音派大弟子出戰,還親自推薦二郎神,天宮自然也是對其感激不盡。況且,觀音的大弟子惠岸是托塔天王的兒子,觀音又多以佛教使者的身份出現,有人脈,有美名,有無數的信眾,可以說,觀音是如來、天宮、孫悟空、東土四者之間唯一的橋樑,是東去長安的不二人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