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到底悲慘在哪裡

《悲慘世界》毫無疑問是我最喜歡的世界名著。

說到悲慘,冉阿讓為了一塊麵包入獄十九年當然悲慘,珂賽特從小被寄養在沒人性的德納爾迪家固然悲慘,芳汀為了女兒賣頭髮賣牙齒淪為妓女固然悲慘,冉阿讓在已然完成救贖後又身陷囹圄固然悲慘,馬呂斯開始因為政見不同與祖父不睦固然悲慘,革命戰場上年輕人為理想的國家而死固然悲慘,巴黎市民臨時倒戈固然悲慘,艾伯寧為了一個沒愛過他的男人擋槍而死固然悲慘。

《悲慘世界》:到底悲慘在哪裡

《悲慘世界》明裡是寫慘,但實則是寫人性的光輝。悲慘在刻畫,雨果把每個人的悲慘都刻畫的非常全面飽滿且真實。

如果說單講人物都是底層沒有地位的就悲慘的話,那講底層生活的作品太多了,我認為肯定是高於底層生活的。

關鍵是悲慘刻畫的好,並不是簡單的底層沒有地位,而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悲慘。

這是一部史詩級的鉅著,即使拋開歷史事件、社會背景,也是史詩級的,因為雨果描述的是人性。

人性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悲慘的根源。

跟人性有關的事情,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背景下發生,都可以說悲慘,裡面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沉重不掙扎沒有陰影的。

冉阿讓出場時候是處於人性混亂期的,他沒有自己的善惡標準,雖然他並不是抽風了才去偷麵包,是因為姐姐的孩子快餓死了,於是要偷一片面包,成為苦役犯,又不斷逃跑,服役十九年。出獄後偷了主教的燭臺,結果被主教寬恕。大概那一刻類似於最絕望的時候,被上帝救了。

我覺得悲慘世界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因為這時候,冉阿讓有了人性,惡俗一點說,找到了自我,開啟了悲天憫人模式。

《悲慘世界》:到底悲慘在哪裡

對於冉阿讓這個角色從監獄犯人到市長。是因為他一直想做好事做英雄而得不到他人的認可或者是揹負著以前在監獄的歷史,就被當做是悲劇英雄麼?

他從來沒想過成為英雄,他後來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救贖自己,救贖別人只是順帶的事。

對他來說,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人”,他需要幫助“人”來拯救自己,最明顯的是他在芳汀和自我之間取捨的時候,一邊是瀕死的芳汀,一邊是要一個無辜的人承擔自己的罪惡。

他選擇了先拯救自己。

即使有那麼多合情合理的理由,他也是選擇了先救贖自己。讓另一個人承擔自己的罪惡帶來的良心上的不安遠遠高於其他。從這個邏輯上講,對他來說,他所做的一切還是為了救贖自己。

悲慘世界不僅是從戰爭的歷史背景講述還應該是從人性和社會關係上講述。那悲慘世界有沒有說是人物想成為英雄,想為別人做更多事情,是與這個社會大環境相違背而覺得悲慘?

沒有。頂多革命軍可以算。至於“想成為英雄”給我的第一反應是伽弗洛什……

或者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大家都渾渾噩噩的為生活而生活,所以覺得這個世界很悲慘?

那《悲慘世界》的悲劇究竟是在哪呢。

《悲慘世界》的悲慘,不在於每一個人物的悲劇,恰恰相反,這些看似悲慘的每一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有最好的結局。它的悲慘悲慘在,他們每一人都那樣善良美好,但他們組合在一起,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就成了悲劇。

現代的悲劇根據醜惡和死亡的的堆砌來製造絕望,但《悲慘世界》的悲慘是雨果用美做出來的。

雨果所說的“本世紀的三大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在二十一世紀就得到解決了嗎?《悲慘世界》讓我深思。

《悲慘世界》:到底悲慘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