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三萬多漢中市南鄭區深度貧困片區群眾這幾年正經歷著共同的幸福歷程:水泥路通到家門口了,家裡用上自來水了,久居大山深處的貧困戶搬進新房了,危房改造農村環境美起來了,媳婦們也有地方跳廣場舞了……喜悅的心情,歡快的舞步,把南鄭深度貧困片區群眾的生活舞得多姿多彩,深度貧困片區群眾生產生活的變化,正是得益南鄭區委、區政府傾力推動深度貧困片區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因地施策,讓群眾生活由苦變“甜”

“我們這兒要是能通水,我把河裡的水喝乾!”就在一年前,福成鎮明三灣村村民冷宗萬,還在用這話激村幹部。

但在前不久,自來水就流進了明三灣每一戶村民的家裡。看著白嘩嘩的自來水,村民們像過年一樣高興,世世代代的企盼成為現實。

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雲海深處的冷宗萬是半山腰上的吊莊戶,對冷宗萬來說,沒有比吃水更難的事了。家裡經常把洗臉的水去洗衣服,洗衣服、洗菜的水喂牲畜,每滴水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多年來冷宗萬是看天吃飯,下雨了拿盆接屋簷水,天晴了到山下背水吃,單是來回背一趟水都要兩三個小時。崎嶇的山路上,他總要歇上好幾回才能背一桶水回家。

海拔超過1000米,地勢高低落差大,明三灣村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難以保存。要從根本上解決吃水難,只有因地施策,甚至因戶施策。吃水難問題,鎮村先後多次想解決,但每次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去年投資120餘萬元,從13公里外的黃粱埡引來水源,加固維修了引水管道,村裡在人口相對集中的片區建起了大蓄水池,解決了100多人的吃水問題;村上又購置了水泵,修建了小蓄水池,40多戶吊莊戶告別了吃水難。

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肩挑背扛的取水生涯結束了,勞動力省下了,當看到甘甜純淨的自來水流到缸裡,受益群眾的臉上就掛滿了笑容。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為解決深度貧困片區群眾飲水難題,共安排安全飲水項目280個,投資2.05億元。如今,全區安全飲水工程實現全覆蓋,正悄然改變著深度貧困片區老百姓的生活。

危房改造,為貧困群眾築起溫暖港灣

當你走進南鄭區碑壩鎮廣家店村,不時就會看到一棟棟白牆、青瓦、紅簷門窗的特色民居,在碧水青天、翠綠環繞的群山中半露嬌色,顯得十分醒目,如同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4月1日,永紅組村民徐乾菊又起了個大早,春風裡,她滿臉笑容地揮著鋤頭平整場院,房子改造了,心裡頭亮堂了,好日子來了。

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以前家裡條件差,都不好意思招呼客人到家裡坐,現在條件改善了,你們快來喝口水,歇歇腳!”看到包扶幹部帶著筆者把車停在了自家院子門口,徐乾菊熱情地連聲招呼。

路是黃泥爛路,房是垮垮房,豬圈蠅蚊滿天飛,雞糞落在水缸上。對貧困戶徐乾菊來說,這樣的場景已是不堪回首的過去式了。

徐乾菊說,平日裡只顧忙農活,顧不得打掃整理,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髒亂差。後來,扶貧幹部經常走村入戶,他們看見屋裡的環境衛生搞得不好,就主動拿起掃把幫去打掃。在扶貧幹部的感染下,村民的文明意識漸漸提高,家家戶戶爭著搶著把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搞的乾淨整潔了。

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不僅如此,最讓徐乾菊感動的是自家煥然一新的房子。以前三間土木結構的房子破破舊舊,勉強能住。去年,徐乾菊被納入危房改造,領到了1.5萬元的補助款。

換了屋頂,刷了牆面,貼了瓷磚,平整了院壩,打掃了圈舍,房前屋後種上了花草……短短几個月時間,徐乾菊的生活環境頓時大變樣了。

“今年家裡通了自來水,我又添了點錢把廚房好好拾掇了一下,如今家裡亮亮堂堂的,生活舒心多了。”喜悅心情徐乾菊溢於言表。

古樸的吊腳樓,記載著過去的歲月,也鐫刻著一份份真摯的幫扶情。南鄭區深度貧困片區農村房屋普遍以土木結構為主,大多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風蝕雨侵,相當規模的土牆房已不安全,甚至不少貧困群眾還居住在“白天風掃地、夜晚月當燈”的危房裡。為了讓深度貧困片區群眾居有所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深度貧困片區危舊房改造工作,將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研究編制了《南鄭區碑壩、福成鎮農村危房改造設計導則》,著力將農村危房改造與陝南特色民居風貌保護相銜接,結合當地實際,注重就地取材,對該區域房屋建築樣式、風貌和房屋結構安全性進行統一規範,既能解決農村建房雜亂無序、與環境不協調等問題,又有利於尊重當地傳統、打造地方特色、降低建造成本、加快危房改造進度,為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途徑。近年來,撥付資金2032.5萬元,強力推進深度貧困片區616戶貧困戶的房屋改造。

異地搬遷,貧困群眾“安居”夢觸手可及

“想了一輩子,盼了一輩子,終於要搬出了大山,今天是我這輩子最高興的一天!”去年臘月,福成鎮程家村水磨灣組50開外的楊明彩迎來了人生第一次搬家,她搬出了窮山溝來到交通便利的朱白公路邊。搬家那天,她把喜悅寫進了自家門口的那幅對聯裡:“胸懷風雅天降祿位歸祿庭,舉世文明喬遷福人落福地”火紅的對聯寫滿了喜悅,在大紅的燈籠春風中搖擺。

“感謝黨的好政策,做夢也沒有想到,政府還能幫著我蓋房子!”簡單而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一名貧困戶的心聲,寄託著她感謝黨恩、感謝扶貧政策的真情實感。

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快來坐、快來坐!”有人來家裡,她一面招呼來人,一面從堂屋裡取凳子。“現在經常有賣菜賣肉的小販在路邊吆喝,買鹽買米伸手都能取到了,很方便!”楊明彩幸福而滿足。

水磨灣山高坡陡,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土地貧瘠,地處程家壩村坡陡谷深的山地中,貧瘠的山地環境連居住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幾戶人祖祖輩輩守著這塊“窮山惡水”。

想起以前居住的地方,對於楊明彩來說,那是最大的傷痛。每次到鎮上趕集買東西,哪怕是一袋鹽,楊明彩都是裝進揹簍裡,走上好幾個小時懸崖路才到家。楊明彩說這路比上天路還難走,懸崖邊是她們多年來進進出出用腳踏出來的“路”。回家的路爬坡上坎倒也相對輕鬆,出去就是下坡路,陡坡得手腳並用才能前行。不少幹部走訪她家後,回來時,經常嚇得腿都軟了。陡坡過了還沒完,中途還得經過一個山洞,需要彎著腰鑽過去,這才能回家。

漢中山村唱響激越戰歌

搬出大山,過上幸福的生活成為楊明彩今生最大願望。去年,楊明彩被列入易地搬遷分散安置對象,看著夢想即將變成現實,楊明彩激動、幸福了好久好久。

修房那段時間,她一大清早就趕到工地上,給工人燒開水、做飯、搭手幹活,晚上等工人走後又和丈夫一道收拾東西、看管工地,渴望著早日住進新房。

如今,房子寬敞明亮,有自來水,就連上廁所都不用出門了,這日子過得和城裡人一樣舒坦。在南鄭深度貧困片區和楊明彩一樣,還有719戶“挪窮窩拔窮根”,住進了夢寐以求的“金窩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