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霍铁桥:让贫穷群众收入更稳定

“我们坚持目标、问题、结果三个导向,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尽锐出战、全力攻坚,从严从实制定帮扶计划,逐村逐户开展分析和研判,找差距、议措施、抓提升,有力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少、两头跑的现象以及产业多而不强、强而不大等问题,使贫困群众的收入更加稳定、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近日,宝鸡市陈仓区委书记霍铁桥在谈到脱贫攻坚给老百姓带来的变化时,高兴地对记者说。

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霍铁桥:让贫穷群众收入更稳定

陈仓区不属于贫困县和片区县,但贫困人口的基数并不小,全区共有贫困村5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3454户84079人,比宝鸡市大多数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还多。尤其是1700多平方公里的西部山区,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几乎占全区贫困率的90%以上。目前,这里的贫困发生率已经由2014年的24.19%下降到2019年底的0.7%。

拔穷根必须走产业发展的道路

3月31日上午,霍铁桥来到拓石镇孟家塬村的贫困户孟孝记老人家中,老人正在院子里晾晒柴胡。霍书记蹲下身子拿起一把柴胡笑着说:“老孟,去年种了多少柴胡?”孟孝记回答说:“八亩多!”霍书记又问:“一亩能挣多少钱?”孟孝记回答:“一亩能挣三千多块钱。”霍书记说:“看来,要想拔穷根,还得走产业发展的路啊!”孟孝记点了点头,笑着说:“就是!就是!”

据了解,在霍铁桥大力推进下,陈仓区柴胡种植户达1万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多户,柴胡种植面积8万多亩,产值达1.2亿多元。孟孝记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家共三口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边打工,他和妻子不但种了八亩柴胡,还栽了核桃、花椒等,当地一家制药企业不但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6元的价格收购药材,还免费为他们提供药材种子、免费进行技术培训,许多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脱了贫。

要致富要依托集体经济的力量

大水川、灵宝峡和九龙山三个景区就坐落在陈仓区西部山区,景区以“生态+旅游+扶贫”为发展模式,先后为西部山区群众提供了13369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就达1307个岗位。霍铁桥来陈仓区后,继续以这一发展模式为依托,并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使当地群众依靠企业经济实体的力量,收入有了坚实保障。

坪头镇庵村王二林一家4口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过去,王二林在宝鸡打零工,由于没挣下钱,两个孩子学费都交不起。九龙山景区开发以后,王二林通过政府协调安排在距家很近的温泉锅炉房上班,妻子王列琴也被安排在九龙山加油站上班。工作稳定了,收入有保障了,目前,已经实现脱贫,大儿子学成开挖掘机的手艺,家里还在市区按揭买了商品房。

书记倡导农特产卖到机关大院

今年,受疫情影响,西部山区贫困群众的农特产品销售一度受阻。为了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在霍铁桥倡导下,陈仓区委、区政府联合西部山区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联盟,在陈仓区行政大院举办了“应对新冠疫情影响 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展销消费扶贫活动”。从3月13日下午开始,每周五下午举办一次。首次销售金额就达21.6万多元,签订意向书12份,意向资金380万元。

目前,这种农特产销售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不仅成为陈仓区的机关干部每周购买的习惯,也带动了许多市民们纷纷前来购买。

(CT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