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著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為什麼沒有由我們中國人發明!

很多人都以為是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但是其實並不是!瓦特其實只是在蒸汽機的基礎上改良了它。

標誌著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為什麼沒有由我們中國人發明!

這蒸汽機最初的發明者其實叫紐卡門(Newcomen)。一開始發明蒸汽機的原理十分的簡單,煤炭燃燒,煮沸水,形成的高溫蒸汽進入一個氣缸。然後再將冷水注入這個氣缸,蒸汽遇到冷水,迅速冷卻,熱脹冷縮下氣缸內氣壓迅速降低,活塞因而會在外部大氣壓力下被推入氣缸,進而帶動其他部件運動。

活塞每運動完一次,整個氣缸都要被完全重新加熱一次,所以早期的蒸汽機對燃料的利用效率極低。平均而言,它以1馬力的功率連續運轉一小時就需要消耗高達45磅的煤。即使是在煤礦資源豐富的英國,對絕大部分地區來說,這樣的燃料成本也是無法承受的。而且它當時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基本上只能用來抽水。這就更限制了它的應用場景。

可以想象,這樣的發明,不要說還沒有被設計出來,就算有人真的製作出來了樣品,放到當時整個世界的絕大部分地方,都不會有多少地方真的會將投入使用。不過,在當時的英國,卻恰恰存在這樣的地方。

當時英國的採煤業十分發達。到18世紀初,英國煤炭產量佔整個歐洲的比率高達80%。而英國氣候潮溼,困擾英國煤礦的一大痼疾,就是滲水。不斷地將滲出的水從地下深處抽出地面,是一件極麻煩,甚至幾乎難以用人力完成的事,但如果不這樣做,那埋藏稍深的煤礦就無法得到有效開採。

而蒸汽機,為從埋藏較深的煤礦中抽水,提供了一個幾乎無法替代的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蒸汽機需要煤炭作為燃料,在一般的地方,煤炭價格再低,總還是一個可觀的數字。而在煤礦,幾乎永遠不會缺乏零散、劣質的小煤塊。這些小煤塊幾乎沒有收集起來出售的價值,但用作蒸汽機的燃料,卻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有了這些近乎零成本的燃料,早期蒸汽機的低效率,也就不再成為什麼問題。

所以,蒸汽機幾乎一被髮明,就在英國的煤礦中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反過來說,煤礦本身,它也只能在煤礦中得到應用。這導致剛開始在剛被髮明時,蒸汽機的推廣是所謂飛地式的。哪裡有煤礦,哪裡就能看到蒸汽機。煤礦之外,則幾乎無法看到。早在1733年,英國就有大約100臺蒸汽機投入使用,其背後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因為英國有歐洲最發的採煤業。

蒸汽機是在被投入使用之後,才不斷地得到改進。其中標誌性的改進之二,就是瓦特發明的分離式冷凝器和太陽行星齒輪裝置,前者極大地提高了燃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蒸汽機的煤耗;後者可以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化成車床動力杆的旋轉運動,使得蒸汽機可以被用在抽水以外的更多場合。在得到這樣的改進之後,蒸汽機才能得到推廣。

標誌著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為什麼沒有由我們中國人發明!

瓦特改進後的蒸汽機具有在更大範圍內使用的能力,但要一開始就做出如此成熟的設計,其難度,顯然會比先有一個不成熟的方案,再不斷改進要大得多,因此,說豐富的煤礦資源和低廉的燃料價格是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條件,毫不為過。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那中國也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啊,事實上,今天的中國人基本上不擔心煤炭不夠用,而只擔心煤燒太多汙染環境。當下我們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和消費國,我們也有十分悠久的煤炭利用歷史。既然如此,為何中國豐富的煤炭資源,沒有帶來低廉的燃料價格,並推動蒸汽機一類發明的出現呢?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煤炭大多集中在山西、內蒙等當時經濟上相對並不發達的地區,而最發達的江南是沒有這麼豐富的煤炭資源的。

要知道,再豐富的煤礦資源,也只有在被開採出來之後,才能變成廉價的燃料。在工業革命之前,英國的採煤業,在倫敦等發達地區旺盛的需求的推動下,就已經十分發達了。即使這樣,由於運輸成本的存在,倫敦的煤炭價格也並不低。

而相比較而言,江南本地煤炭儲量很少,距離當時煤炭產地的距離要遠得多,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樣的距離帶來的高昂運輸成本,使得江南的需求,事實上無法推動遠處煤礦的開採。其結果,就是我們對原始蒸汽機的需求要遠弱於英國人。彭慕蘭更進一步指出,困擾中國大部分煤礦的問題也不是滲水,而是瓦斯洩露,而蒸汽機對後者無能為力。這當然也會進一步降低對蒸汽機的需求,使這一發明更難出現在中國。

世界其他地方也大多存在類似的問題。比如德國的魯爾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離工業革命前歐洲最發達的荷蘭也不遠,邏輯上說來自荷蘭的需求就可能會推動魯爾區煤礦的開採。可魯爾區並不在荷蘭境內,政治分割提高了運輸和交易成本,其結果就是在工業革命之前,魯爾區的煤礦都沒有得到良好的開採。18世紀初時,德國的煤礦產量佔歐洲的比重僅有4%。

所以英國的優勢,不僅在於它有煤礦,而且在與,它的煤礦與發達地區剛好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上。這使得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有了發達的採煤業。1700年時,英國煤炭產量已經達到300萬噸,其中至少一半,被用於住宅取暖。原始蒸汽機的發明,已經是萬事俱備。

而包含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相比之下,則總是在某些條件上有所欠缺。

煤礦不是蒸汽機得到廣泛應用的唯一條件。採煤業的興起需要來自發達地區的旺盛需求,蒸汽機在被髮明之後的不斷改進,則使它具有了越來越強的替代勞動的能力。作為當時歐洲的發達地區,英國的高工資環境,顯然也對這樣的改進具有促進作用。

標誌著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為什麼沒有由我們中國人發明!

標誌著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為什麼沒有由我們中國人發明!

標誌著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為什麼沒有由我們中國人發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