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放水

為了應對美元無限量寬鬆政策,很多國家因為正在疫情爆發之中,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對國民發錢,對企業放貸等等。這種行為一方面處於對美元海嘯的自保,但另一方面更加劇了金融海嘯的範圍和能量。如果各國都跟隨美元瘋狂開動印刷機,結果可能就是國民黨曾經發行的金圓券,滿世界都是錢,就是買不到東西。跟隨美國腳步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會狡辯說,這個量是可控的,只用於目前的救災,一方面緩解國民對貨幣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購買醫療物資的成本。疫情過後,通過貨幣緊縮再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在我看來,這是美元主要是對歐元和日元的割韭菜。本來是打算把人民幣淹沒在貨幣海洋裡,給中國製造金融麻煩,但是國際流通領域人民幣比重很少,這種衝擊是得不償失和飲鴆止渴的行為。最終會演變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貨幣鏖戰,美國靠貨幣總量取勝,壓垮其他貨幣,獨享全球貨幣控制權。這時候,西方資本本身也非常期盼中國能跟進,使美元在國際金融中有一個制約和平衡的參照物,能緩衝或者挽救其他國際貨幣覆滅的危機。

但是中國在貨幣政策上面臨兩難。放量既導致通脹,破壞現有資本結構和發展規劃,短期的物價上漲還會影響抗疫結果,對人民生活造成較大影響,會製造社會矛盾。不跟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被美元海嘯吞噬,海外資產遭受巨大損失,同時直接影響國際貿易,進而影響國內生產。

我建議,中國可以比照美元放量比例開閘放水,大規模發行專項國債和專用國債。對我國需要長期投資項目、扶貧項目、生態項目等釋放吸納資本力度。通過國債投資高新產業。轉移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佈局,重點建設高校城鎮和技能培養城鎮,重點培養高校基金,激發科研成果服務於新產業化的動能。通過大規模中西部投入,刺激中西部發展戰略加速進行,加快三線建設。通過國有資本進入股市期貨等市場,擠出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外資成分,完成基礎產業和優質產業的控股比例轉換。積極引導外資以國債形式投資國家基本建設和產業革新。建立獨立自主的產業評價體系。建立獨立自主的標準體系。創建新的綜合國力指標,客觀反映經濟整體發展狀況,逐步廢除GDP等不科學和不合理的指標。

總體而言,面對美元海嘯,為優質資本提供以人民幣為基準的避風港和避難所,壓縮投機資本活動空間,拓展以技術成果、科研團隊和體系、教育資源、貿易關係、管理機制、服務能力等等為資本的吸納力度。充分發揮社會體制優勢,馴化資本屬性和資本服務社會的形式、目標、作用等,實現資本擴張。

我們不能跟隨美元這種無差別盲目放量,不能單純給國民和企業發錢。我們要做的是資本全要素的增量,貨幣只是我們進行全方位增量的一個有形的手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