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行走山西,潤澤心靈的人文之旅


王建華:行走山西,潤澤心靈的人文之旅

——專訪中國書畫研究院院長王建華

初見王建華院長,儒雅、風度、親和。大家風範的形象與我的內心不謀而合。

關於他的頭銜太多,我可以清晰銘記的是他是中國書畫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民協、美協、散文學會會員,集諸多榮譽和頭銜於一身的著名藝術家。

初入鳳凰山莊的大廳,正好遇見他在作畫,一幅水墨蒼松,筆走輕盈,躍然紙上。

所有人屏息靜觀,從人群的縫隙裡,我正好窺視。無疑,這樣的氛圍是藝術的,如若是一個響動驚擾了大師,歉意是那麼卑微。

藝術是高雅的事,在安靜中,在入神處,靈感與創作,足以酣暢淋漓,足以撫慰這個世界。

有幸可以採訪王建華院長是我的榮幸,因而從始至終我保留著最輕鬆愜意的採訪狀態。王院長的博學遠超乎我的意料,從書畫藝術到人生哲學,從人文情懷到繪畫技藝,從書畫陳設到家居玄學,藝術的博大精深被他簡練的言語描述的恰到好處。

關於山西。王建華的人文情懷與三晉文明早已血肉交融。從與藝術家的交談當中,濃濃的藝術情結不斷在他滿懷才華的情愫中流連。

也許因為時常來訪的緣故,太行,五臺山、洪洞大槐樹、平遙、大同等地被他一口氣陳述的滿滿當當。此次的兩岸名家採風行,黃河尤其為他留下深刻震撼的印象。他說壺口瀑布再一次讓他感到內心震撼的巨大力量,如果太行代表了山西人的性格,那麼,作為母親河的黃河無疑滋養了山西人的內在精神。一路走來,大槐樹下尋根問祖,磧口古鎮探訪古蹟,靈石王家觸摸晉商,到佛教五臺拜謁聖地…每一處不同景緻給人以不同的藝術感悟,每一方各異的人文地理給人以心靈的潤澤。

厚重的佛教文化感悟了山西人,教化了人們的淳樸善美。王建華滿懷情愫的聲稱,和山西人打交道是他最放心的。走過太多的地方,山西人的敦厚淳樸令他倍感心安,無論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只要山西的一個感召,他願意赴約而來。而此前幾日,他可是正在內蒙參加一個很重要的藝術交流活動的。

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這樣的情懷,于山西已是最好的讚譽。

談及三晉書畫的藝術交流,王建華院長的神色略約凝重。他坦言山西旅遊文化的豐富多彩,三晉人文的深厚底蘊,但就書畫藝術而言,山西舉辦的文化藝術展太少了,書畫家也太少了。三晉書法繪畫名家應該走出去,到北京,到山東,到南方等全國各地多辦書畫展,多交流。豐厚的三晉文化,應該創造更加開放的藝術空間,唯有交流才能推動文化走向世界,讓藝術的光輝更燦爛輝煌。

在談及兩岸書畫藝術交流的話題中,王建華說,臺灣確實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人的同胞情,敬業精神是我們該銘記和學習的地方。臺灣的某些因素或許束縛了書畫藝術的發展,但藝術是全世界相通的,沒有距離之分,沒有地域之別。大陸書畫藝術近距離飽嘗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文化氛圍,而臺灣傳承了華夏文明的藝術精髓。兩岸文化需要太多這樣的藝術交流,溯本追源,兩岸一家親,書畫交流的必要性更有利於文化藝術以及親情人文的發展延續。

從三晉書畫藝術到國內文化藝術,再到兩岸書畫藝術,文化與藝術的話題被舒展的跌宕延綿,整個採訪行程猶顯得短促而迅捷。返程途中,我儘量讓自己默不作聲,生怕沉浸在藝術氛圍中的思緒快速逃脫。

不論是國內的頂級畫家還是來自寶島的書畫大師,緣聚三晉,筆墨生情共築中國夢。

一段佳話必然延伸深厚的人文,一份情懷必然開啟嶄新的藝術之旅。

本報承辦的“兩岸著名書畫家三晉採風行”行將畫上圓滿的句號,而藝術交流的文化使命則再次開啟璀璨的新篇。山西市場導報記者 董曉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