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的餐饮“后品牌”时代

疫情之后的餐饮“后品牌”时代

回顾过去的2019年,对餐饮业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触:餐饮生意越来越脆弱了,餐饮人都越来越迷茫了。

作为一个餐饮行业的服务者,在面对诸多客户时,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一切都没问题,但是生意就是下滑了;形势不同了,风向变了。

——安迎军

疫情之后的餐饮“后品牌”时代

安迎军,陕菜名厨;师从陕派名厨吴祖民等多位名师门下;曾参与接待印度前总统莫迪,并在多次国家领导人接待宴中担任主厨;就职西安亿康餐饮集团。

以下是安厨对新环境下餐饮业的思考:

品牌越来越多,越分越细的时候,消费者的脑海里早已被各种广告占据的满满当当。在供严重大于求的时候,餐饮行业必然会呈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这个时候,所有餐饮老板都要想法设法使出浑身解数,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注意,获得顾客的信任。

因此餐饮业进入后品牌时代,就是做认知,比特色。餐饮最传统的三元素:产品、环境、服务,在新的消费者面前开始逐步失灵,所以最有经验的餐饮老江湖在这个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餐饮人的艰难,再加上这一次的国难,无疑又是一次雪上加霜。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场灾难,对餐饮人而言,到底还有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抓住的,仔细想了想,机会还是有的:

零售化、多维获客、抗风险,这三大属性将成后续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考

如果说非典让餐饮人明白了品牌化的重要性,那么新冠疫情最考验的就是门店的抗风险能力。品牌方要么有充足的现金流,要么有吸引风投的品牌价值,又或者有快速转型和适应环境的乐观能力。

且不谈现金流和融资,在快速转型和适应环境这一环,我对比了多个品类后发现,偏零售类的餐饮门店如奶茶、小吃等的抗风险能力较高,一是产品和操作流程大体实现了标准化;二是可能小店租金低且员工少;三是零售类产品不讲究现场体验,如奶茶可以买了后边走边喝,同样其它小吃也有走街品尝的优点。

1) 、后续餐饮业将可能加大零售属性的份额

对餐饮业来说,零售化的好处在于增加前期产品的预处理流程,以在销售后端缩短出品时间。

餐饮门店零售化改良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及产品流程的标准化,在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提前做预处理;二是不单单以终端输出为呈现,比如说不只是卖熟馄饨,生馄饨也是一条盈利路线;三是开辟堂食以外的场景,如馄饨店做走街炸馄饨外带,更如开发冻混沌销售或者入驻超市等。

2) 多维获客将成品牌的基本思考

疫情在外卖思路上教会餐饮人的是:即使餐品不上外卖,是否也可以卖些什么?如火锅门店卖生鲜、锅底等。对于一些早前一直做外卖的门店,在疫情期间包括疫情过后,他们也会去思考,顾客除了吃餐品外到底还需要什么?包括门店还能提供什么等等。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餐饮人对餐饮业将不再只关注于“现场餐饮”这个属性,将进入零售餐饮或者餐饮衍生品的新局面。

3) 、基于抗风险的角度,小店经营和特许加盟或许将更受青睐

从盈利的角度看,大店、直营多店更佳,而从抗风险和灵活处理的能力角度看,小店更不错。在疫情过后,品牌方也会更看重特许加盟,包括直营店的建设。

疫情之后的餐饮“后品牌”时代

疫情之于餐饮业最真实的变革在于推动餐饮业“后品牌”时代的建设必要性

进入后品牌时代,行业有两大可识别要素可作为基础特征:一是市场和消费者不再有品牌迷信的心态,进而更看品牌价值、品牌IP化、品牌责任感等的多元对比;二是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更开放了,如愿意尝试那些一夜成名的新品牌,不再只看百年老店。简单说,市场和顾客对品牌的喜好不再是单单对过去行为的归纳,而是对未来生活需求产生的品牌选择进行演绎。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采取何种态度,其更考验的是落地即品牌的能力,包括品牌人格化、品牌魅力、品牌价值的打造。而从前品牌时代到后品牌时代,还象征着品牌公关效用与重视度的崛起。

从大环境看,餐饮业在非典后加速进入了品牌时代,我预测新冠疫情后,餐饮业的前品牌时代将结束,而后品牌时代正逐步开启。

1)、从前品牌时代到后品牌时代,揭露了餐饮业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逻辑演变

如果说品牌时代是激烈竞争的产物,那么,后品牌时代就是更加激烈竞争的果实。

品牌意味着信任,更意味着产品可以售出更高的价格,随着新产品外观、技术、功能的升级,消费者对其价格忍耐度也越来越高。

按这个逻辑演变,后来的品牌会越来越难以打造,品牌产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随着品牌数量的增加,市场会更加细分,最终导致市场中各个品牌的势头不如以前,这在逻辑通道上是线性的增长,然而市场经济的原理是非逻辑、非线性的演变进程。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非线性思维下,人们从品牌迷信转到了品牌价值对比。

2) 、餐饮品牌认知三要素的升级

①明档厨房、食品安全、卫生将成门店的基本建设

疫情之后的餐饮“后品牌”时代

不经历非典、新冠疫情、直播、食品安全检查等,餐饮人基本不能真正明白卫生程度达标的重要性。

在顾客思维中,一家餐厅的卫生达标,也敢于开放厨房,那么食品安全是可以保障的;敢于开放厨房了,食材品质也是可以保障的;多方结合之下,味道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卫生是餐饮业的底层公信力,将在后品牌时代凸显更为核心的基建作用。

②品牌责任、公关的输出与资源配备占比将超折扣营销

比起公关与品牌责任,多数餐饮人更习惯做折扣营销。对于一个盈利的品牌来说,公关可续而营销不可续。

③品牌IP化的下沉,强调顾客沟通与服务

所谓品牌IP化的下沉,指的是品牌对顾客感知渠道的多维覆盖与场景突破。

餐饮业的后品牌时代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卫生、安全、品牌责任等的透明化基础建设完善的同时,品牌方能突破原有餐饮属性的禁锢,实现多维的、更快的、更合理且可续的盈利模式。

2) 、餐饮业变革契机与必要性已到

当下新冠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就是变革的契机及推动要素。

一是从根本上打破整个行业的生存结构,如堂食直接被停掉,迫使餐饮人寻找堂食以外的经营尝试。

二是基于环境变化,内在且主动性地推动品牌方奋力打破过去的商业结构,如一些品牌过去是美团专送,现在也入驻到饿了么平台,更如一些过去不做外卖、不做半成品、不做零售的门店,现在都在自主改革。

三是疫情强推品牌线上化的透明,外界也有意无意将订单(包括声望)聚焦在卫生达标和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品牌上。

疫情之后的餐饮“后品牌”时代

由此,我才可以认为,疫情是餐饮业变革的契机,它已经在更快、更集中、更具力量地推动餐饮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更有活力的后品牌时代。这也便是局内餐饮人要在疫情期做好的、具有时代价值的转型基础建设,更是品牌方可能打通未来的潜在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