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与菩提为邻,却不去寻个长生不老方?

猴王:独撑木筏,乘风破浪,来到南赡部洲,世人皆名利之徒,不觉虚度八九年余。又作筏飘过西海,来到西牛贺洲,急盼遇高人。

樵夫:终日穿行山林之中,伐木卖薪,沽酒易米。虽然平淡无奇,却唱出“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猴王:终于遇到神仙了。人家的箬笠、布衣、草鞋看上去都是那样脱俗。竟与“情人眼里出西施”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前即拜。

樵夫与菩提为邻,却不去寻个长生不老方?

樵夫:不敢当。

猴王:不是神仙怎么说神仙话?

樵夫:神仙教的。

猴王:竟然见过神仙?自己漂洋过海都不曾遇,这种小概率事件真能被一樵夫遇见?且问在哪里见的?

樵夫:天天见,我俩是邻居,神仙住我隔壁。

猴王:又兴奋,又激动,寻仙访道数十年,终于有眉目了。转眼又觉得可疑,神仙的邻居砍什么柴?

樵夫:换酒喝,换米吃。

猴王:就这境界,神仙凭什么教你唱歌?

樵夫:解闷儿。

猴王爬山涉水寻仙问道,只为个长生不老的方,樵夫竟拿神仙的歌来解闷。

猴王苦苦追寻的神仙始终无缘,樵夫却有个神仙作邻居。

神仙在猴王心里神秘且神圣,樵夫却司空见惯,心如止水。

猴王:咱们一起拜神仙,寻个长生不老方?

樵夫:我要卖薪易米,养老母。

猴王:我历经磨难,也是为了我最在乎的花果山众生,不受轮回之苦。学了仙术,或许能让令堂长生不老。

樵夫:如今已老,越发不能离人。

猴王:学成归来,可以更好的孝敬母亲。

樵夫:恐怕届时“欲养而亲不待”。

猴王:为了万千花果山猴子猴孙,我要拜师学艺。

樵夫:为了晚饭,我得去卖柴了。

猴王:力争上游,努力奋斗,寻仙访道才有前途。

樵夫与菩提为邻,却不去寻个长生不老方?

樵夫:平淡是福,我心本善,何须向佛?陪着老母才最重要。

樵夫与菩提为邻,却不去寻个长生不老方?

猴王不忘初心,无论艰难险阻还是世间诱惑,全然心如磐石,终归学得一身本领,成就圣果。

樵夫不忘初心,上善若水,终成孝道。

樵夫与菩提为邻,却不去寻个长生不老方?

猴王觉得樵夫不该错失大好前程,樵夫觉得猴子甚不变通。

猴子觉得学道能长生,樵夫反问老母谁奉养?

樵夫与菩提为邻,却不去寻个长生不老方?

终归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

好在樵夫指明了方向,向南七八里,斜月三星洞。猴王只得相辞,彼此没有强加意志,彼此选择了成全对方。

猴王隔着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为什么猴王还要去寻这未必存在的菩提?

因为他是不忘初心的猴王。

樵夫与菩提为邻,为何不去修行?

无论猴子有多么不解,无论世人如何解读,其实都不想干。我本心善,何须相佛?如果非要一个确切的答案,那只能是:因为他是樵夫。

樵夫与菩提为邻,却不去寻个长生不老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