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孩子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正确认识孩子的哭声

哭贯穿了孩子的整个童年,哭是孩子表达内心感觉的最真实的行为语言:摔疼了会哭、饿了会哭、渴了会哭、害怕会哭~~~

孩子的哭声表达了不同的内心情况,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哭”是孩子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正确认识孩子的哭声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含义

1、健康的表达--“我哭是因为我健康”

这种哭声抑扬顿挫,响亮有节奏,基本没有眼泪流出。

每天4~5次

2、意愿的表达--“我哭是因为我要抱抱”

这种哭声,表情有点迫不及待,脑袋也会左右扭动,哭声并不急促,有时还带有颤音。

当抱起孩子后,孩子就会立即停止哭泣。

孩子通过与父母的亲近,提高自我安全感

常见误区:认为孩子哭泣时不能抱,以免孩子娇气,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如孩子长时间的哭泣得不到关注,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哭”是孩子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正确认识孩子的哭声

3、困倦的表达--“我哭是因为我要睡”

孩子越疲劳,就越烦躁,当不小心吵到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用哭声来表示强烈的抗议。

这种哭声一般比较着急,还带着颤抖。

此时,父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安静,轻轻的拍打安抚孩子,帮助孩子入睡。

4、烦乱的表达--“我哭是因为我烦躁”

吵闹的环境容易让人烦躁,对孩子而言头也是如此。

当孩子的哭声中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在排除了其他的因素后,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是否有强烈的刺激

(如:不安因素、强烈的灯光、嘈杂的声音、突然的移动、父母抱孩子时摇动的幅度过大等等)针对不安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注意:有些孩子对外界的环境较为敏感,一但出现变化就会不适应。

“哭”是孩子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正确认识孩子的哭声

5、想要游戏的表达--“我哭是因为我想玩”

6、冷热的象征--“我哭是因为我冷、热”

冷了:孩子的哭声低沉又节奏感,哭时肢体比较少动,小手发凉。

热了:孩子会大声哭啼,不安的舞动四肢。

判断冷热的方法:

用手摸摸孩子的脖子、耳朵等裸露在外的部位。

“哭”是孩子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正确认识孩子的哭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